南方日报:新闻报道还请多点善意和严谨

丁建庭

2017年07月19日08:03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新闻报道还请多点善意和严谨

  “活久见?坐飞机也逃票,竟然差点就成功”“飞机逃票背后的‘N宗罪’”“掩护孩子逃票的家长:如何用几百块毁掉一个孩子”……在网友曝光北京首都机场7月16日发生四岁乘客“逃票”事件后,网络新闻和评论中出现了一边倒的嘲笑和指责。一些严肃媒体也开贴“熊家长”标签,并且祭出诚信大棒、规则大棒、道德大棒挥向孩子家长。

  假如事实果真如报道所说“四个人买了三张票,大人掩护没票的小孩溜进机场”,家长受到舆论苛责,也不算冤枉。但这并非事实,只是爆料网友的一面之词,既没有家长的回应,也没有航空公司的说法。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民航局18日对外发表声明:“经调查,五名旅客系两名成人和三名儿童。旅客均是首次乘坐飞机,误以为1.2米以下儿童不用购买机票,无故意逃票行为,不构成违法犯罪行为。”13亿中国人,没有坐过飞机的应该不在少数,误认为1.2米是儿童票标准的也不在少数。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面对这样的“懵懂无知”,公众和媒体应该更多选择善意和理解。反思的着力点,则应该放在机场的服务和安检上,而不是把掺杂着各种优越感的板子打在家长身上。像“用几百块毁掉一个孩子”这样的解读,就明显充斥着先入为主的道德审判,处处渗透着恶意和狠毒。

  无独有偶。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的“周口西华12岁留守儿童被两老师强奸数十次”事件,将两位老师置于舆论风口浪尖,受到了许多网民的口诛笔伐。尽管当地警方出面辟谣,却一度被质疑背后有更大的阴谋。事实上,女孩并没有被强奸,完全是一个多疑的叔叔和偏执的姑姑一手导演。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同样是因为媒体在最初报道时,盲目听信了爆料网友的说辞,却没有及时呈现老师和警方的说法,更别提实地走访调查了。“留守儿童被强奸”有过先例,也容易引发同情和关注,如果偏听偏信,没有确凿证据,很容易把一个人钉在耻辱柱上,其危害将难以估量,对普通人足以影响一生。即便事件出现了反转,很多时候也很难为一个人恢复名誉、挽回损失。在这起“假强奸”事件中,两位老师至今仍要面对周遭学生和家长警惕和怀疑的眼光。而在上述“逃票”事件中,家长和孩子原本应该美好的初乘飞机的体验也不免抹上一层阴影。

  任何一桩新闻事件发生后,公众最迫切的便是了解真相。过去,人们习惯通过传统媒体弄清事实真相,而在现在的自媒体时代,则选择第一时间上微博、微信搜索信息。殊不知,这些社交平台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有些道听途说、添油加醋,有些直接是捏造事实、博人眼球。面对这样的信息,最需要的就是保持严谨态度,带着善意去观察其中的人和事。特别是对于媒体来说,从这些信息中寻找新闻线索已然是必须做的功课,但作为一种公共表达载体,尤其需要善意和严谨作支撑。这也是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代的重要价值体现。倘若像某些自媒体那样一味追求轰动效应,满足于10万+的虚假繁荣,怎么吸引人就呈现怎样的信息,那么你的公信力、受认可度必然会一点点丧失。甚至可以断言,这样的传统媒体总有一天会失去存在的价值。正如一篇讨论媒体转型的文章标题所言:“比报与纸消失更可怕的,是新闻的陨落。”

  在激烈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无论媒介图景如何改变,新闻和真相永远不会消失。所以,拜托新闻报道多点善意和严谨,不要在转型过程中迷失自我、丧失根本。

(责编:刘琨(实习生)、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