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国际民粹主义新动向【3】

2016年12月18日02:4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把握成因特点 认清负面效应

有效应对国际民粹主义“病变”

作为体现一部分普通民众意愿的理想和价值取向,民粹主义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有很强的负面作用。一方面,当代西方国家的民粹主义政党纷纷以平民化标榜自身,这对于关怀弱势群体、制约所谓的精英主义有一定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当其支持者的主要诉求不合理时,民粹主义纯粹以体现“民意”为追求的政治主张就容易走向极端,导致诸多严重问题。当前,民粹主义已成为一种国际现象。我们有必要准确把握其成因与特点、认清其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国际民粹主义的成因与特点

反经济全球化。国际民粹主义的成因错综复杂,其中一个重要诱因是反经济全球化思潮。不论是经济全球化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他们关注的核心都是利益分配问题。反经济全球化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诸多严重问题,特别是贫富两极分化问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效应是不平衡的,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另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则逐渐被边缘化;甚至在一国内部,也存在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与利益受损者;经济全球化越是向纵深发展,富国与穷国之间、一些国家富裕人群与贫困人群之间的差距就越大。从现实表现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反对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主张维护本民族、本宗教的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者,最极端的是具有宗教排外诉求的原教旨主义者;另一类是受国外廉价商品冲击以及移民潮、难民潮影响,生活陷入困境的传统产业部门劳动者,他们希望通过抗议活动表达自己的主张,并通过投票持续向本国政府施加压力。其中,前一类反对者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较为突出,后一类反对者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正是他们推动了2016年欧美国家民粹主义的崛起。

反精英主义政治。在西方国家,政治是精英与大众的角力场。一旦政治精英失败、其承诺无法兑现,民粹主义者作为抗争力量就会崛起,他们提出的口号常常是“消除腐败”“平民政治”“人民优先”等。民粹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往往是因为民众诉求长期得不到回应,社会公正未能实现,民众利益受到损害。在当今西方民主制度下,政治发展越来越精英化,主流政党和政治精英大都被利益集团和大资本家绑架,而大众则被抛弃。与此同时,在民粹主义思潮影响下,政治精英自恃的“政治正确”已不得人心,而民粹主义者则在一定程度上说出了民众的心里话,从而掌握了设置社会议题的能力。

民粹主义通常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狭隘性和封闭性。一些民粹主义者往往以公平正义为口号,但事实上他们只关注自身地位的改善和利益的增长,缺乏道德自省和道德自律。第二个特点是激进性和对抗性。民粹主义是对社会不公的抗争手段,但其中的极端化或非理性因素使其通常具有激进色彩,很容易成为威胁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力量。

国际民粹主义的负面效应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平稳、政治有序、社会稳定,民粹主义就不会产生很大社会影响;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困难、政治失序、社会动荡,民粹主义就会带来严重后果。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大多数民粹主义者并不真正关心民众的实际生活,更谈不上推动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对于西方国家乃至世界来说都是不稳定因素。就现实情况看,国际民粹主义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

在经济层面,民粹主义加剧了一些国家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民粹主义的蔓延使国际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执行陷入困境,一些国家政府或明或暗地开始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这些国家的经济领域,“假想敌”满天飞,情绪化的表达在各种舆论场频频出现,民粹主义的排他性、对抗性特点使得国际贸易自由化有被肢解甚至放弃的危险。

在政治层面,民粹主义加剧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不合作。政治是对有限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其目标是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一旦政府治理失灵,民粹主义就会浮出水面,对政府的不信任、不合作情绪就会在社会上蔓延。这种不信任、不合作不但出现在政治精英与民众之间,而且会造成民众分崩离析的局面,这给政治秩序的稳定带来巨大风险。

在社会治理层面,民粹主义加剧了盲目排外的非理性心态。这种非理性心态,对内主要表现为地域歧视和身份歧视,对外主要表现为对某些外交事件作扩大化、片面化解释,不能持平常心,主观臆想色彩浓郁。此外,一些国家的民粹主义者对另一些国家及其民众表现出莫名的优越感。尤其是在这些国家的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对其他国家民众的歧视性描述。由此来看,很多民粹主义者的心态是极度自尊和极度自卑的混合物,极易亢进甚至失控。

民粹主义的“病变”,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难以完全避免,但如果一直不能治愈,它对这些国家和民族的伤害是极大的,会诱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蚕食社会有机体。这里所说的并发症主要有:社会无序化程度加深、变革力量面临的转型成本加大、“塔西佗陷阱”等难题丛生、民粹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合流等。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日本和德国法西斯先后粉墨登场,其国内都有民粹主义的群众基础。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民粹主义一旦占领政治舞台,就很容易发展为极端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一旦极端民族主义者将对本民族的偏爱转化为对其他民族的仇恨,战争就不可避免。人类历史的惨痛教训与国际民粹主义的发展现状,应当引起全世界有识之士的警觉。

为应对国际民粹主义“病变”提供中国方案

近年来,民粹主义横扫西方。美国大选结果凸显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英国脱欧公投带来的欧洲政治不确定性,使得欧美国家自顾不暇,提供国际公共品的意愿和能力显著下降。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为有效应对国际民粹主义“病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许多事实表明,贫富差距过大是最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是国际民粹主义产生和蔓延的重要诱因。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之所以民粹主义风行、危机重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克服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弊端,其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救助政策的最大获益者都是大资本家,而不是中产阶级和底层民众。我国政府主张,为了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必须调整生产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切实提高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是应对民粹主义的釜底抽薪之道。

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公平正义是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的崇高目标,也是遏制民粹主义“病变”的有效手段。但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公平正义还远远没有实现。中国将继续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助力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争取各国平等参与规则制定的权利。我们主张各国都应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不能一个国家发展、其他国家不发展,一部分国家发展、另一部分国家不发展;各国能力和发展水平有差异,在同一目标下,应该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人类的共同未来,为了实现更加均衡、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对抗式的零和博弈。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等,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中国主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这些主张和举措,都有利于在国际层面大大压缩民粹主义的发展空间。

(陈 云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18日 05 版)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