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校园现"炫暴"现象 红头文件能否根除校园暴力?【2】

2016年06月10日11:02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这是教育督导部门下发的一个工作部署,不是法律法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此次通知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行政工作安排,包括检查监督”,治标更要治本,消除校园欺凌还需要“更多触碰到深层次原因”。

在储朝晖看来,“深层次原因”之一在于学生自主管理这一模式及理念在大部分地区得不到推行实践。“学生不能自主管理,就缺乏承担责任的意识,不懂协商、礼让、制定与遵守规则,反映到行为上,就可能欺凌。”

还有专家认为,互联网时代,暴力文化和暴力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不可低估。目前市面、网络上的大量小说、游戏都包含色情、暴力情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这些内容非常感兴趣。

“不少国家的网络都实行年龄分级制,但我国这方面制度始终没有建立起来。一旦不加以引导管理,很多孩子就会不自觉去模仿从网络中接收的不良信息。”中国儿童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说。

治标到治本,还有多远?

校园暴力,并非虚空之恶;治理欺凌,绝不仅是校园里的问题。

“社会大环境是校园欺凌滋生的土壤。遇事不协商、不遵守规则、通过暴力方式解决,这种态度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会传播到孩子身上。”储朝晖说,社会道德风尚的树立十分关键。

针对互联网暴力信息传播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律师秦希燕认为,在完善学校管理工作之余,还要强化校园法制教育,加强对青少年接触网络的引导,惩治暴力信息的传播。

另外,储朝晖告诉记者,在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调研中,他发现大多数施暴的孩子都有类似的家庭环境,例如曾被父母暴力对待、家境优越通过金钱“收买”同学、父母有权有势等。“很大程度上,校园欺凌根子在家庭”。

由此,储朝晖、秦希燕等专家建议,在相关制度中,除学校外,应将监护人的教育、追责纳入其中。

秦希燕还建议,应建立健全校园暴力事件定性和责任追究常态机制,建立符合未成年人的惩治制度,加大对青少年行为矫正的执行力度,社区矫正法应尽快出台,建立未成年人特殊教育体系。另外,应建立健全专门学校教育制度,对不被起诉、被判非监禁刑、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送入专门学校进行教育矫治。

“校园欺凌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储朝晖说,“专项治理无疑是必要的,且是一大进步。但这还不够,只有多方同时发力,才能挖到校园欺凌的根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责编:仝宗莉、肖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