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评:与其苦留"老华为",不如服务好新的"任正非"

李泓冰
2016年05月27日10:47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华为总部并没有跑路,只是将部分业务外迁到了东莞。但“别让华为跑了”的帖子仍然不胫而走。为啥这么舆论哄然呢?当大家在谈论“别让华为跑了”的时候,大家到底在谈论些什么呢?

大家聚焦的不仅是深圳的营商环境,还聚焦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线城市如北上广营商成本高企的今天,创新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何去何从,更聚焦城市在调结构、稳增长的当下,如何营造健康的政商关系,让有雄心有创新有赢利能力的企业,能留下来,活得好,飞得高。说白了,企业和城市是互哺关系,企业飞得高,城市自然有活力,有未来。

都是宏大叙事的话题,可也都接着地气,关乎每一个人。

人均GDP把北上广都甩在身后、率先突破2万美元的深圳,还需要华为吗?深圳龙岗区在官方报告中喊出“服务华为,马上就办”,政府是真的急了!华为产值占该区工业总产值的近一半,其产值增速将近40%,比全区水平高出近25个百分点,若剔除华为,龙岗工业总产值立即下降14.3%。财收更是抢眼,增速将近50%,这数字能让中国西北东北财政捉襟见肘的老大哥们眼红得滴血。“财神爷”若真的跑了,龙岗的官员岂能不上火?蹲在旁边的小兄弟东莞却咧嘴一笑:2015年,迁去没多久的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成为东莞营收和纳税第一大户。

坊间有分析说,深圳房地产价格飙升,工业用地紧张,让营商成本高企,挤逼着扩张中的华为将制造业基地外迁。

这仅仅是科技企业和房地产业的矛盾吗?

财富如水,流到东流到西,都没有流出中国这个大圈。深圳不是很想把东莞纳入麾下?果如此,是否深圳就不着急了?人家华为早已在全球布点,已经被期待着5年后从全球手机商的老三变老大呢,一个小小的城市能圈得住华为的全球战略吗?就连GDP(国内生产总值)都圈不住它,但它不是还为中国创造着GNP(GDP再加上国外的各生产要素)吗?再说,如果华为的“跑”,能让深圳房地产热略略降温,何乐不为?

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看,“华为跑了”是个伪命题,是以行政区划主导的GDP竞争,营造出的抢商大战。

已成一线城市的深圳,不可能容得下体量庞大的制造业,不仅仅是华为。如果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要把华为拉离寸土寸金的深圳,即使用再牛再倾斜的政策,也拉不回一头需要广阔草原的“牛”——如同当年的台湾省留不住富士康一样。上世纪70年代,世界电子制造业的第一次大转移,由美国、日本转移到东亚四小龙的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90年代,世界电子产业第二次大转移,目标是中国大陆沿海,特别长三角、珠三角。有迹象表明,第三次转移或将开始。如果,类似的高新企业将制造业基地的转移,不向境外,而从中国东部向中西部、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这将是市场的自然选择、企业的合理布局,也是决策层喜闻乐见的。这可以促进那些市场化程度较低、产业低端、结构单一的地区,减轻经济下行压力,消化就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甚至助力实现中央关于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战略布署。

深圳,也包括北上广,依然有无可取代的优势。只要有良好的政商环境和人才优势,资金甚至高端制造业的回流,或者孵化出将来比华为更牛的“金主”,也并非没有可能。

15年前,美国波音公司总部从定居85年之久的华盛顿州西雅图搬到芝加哥,也曾激起轩然大波,让当年的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伤透脑筋:无论提出何种减税和优惠政策,波音就是不肯回头。有飞机城之誉的西雅图,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年年交纳高额地方税收、支付修路和低收入住宅费用的“金主”扬长而去。而那一端的芝加哥自然喜不自胜。芝加哥的税收并不低,波音声称看重的是地理位置的便利,高端客户都集中在美国东部。但西雅图也很快就笑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喜孜孜地看着两个毫不逊色的“金主”在当地发展壮大:微软和亚马逊;同时,这一地区越来越醒目的创新能力、高科技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也让波音难断舍离,在华盛顿州留下拥有五六万就业人口的庞大基地。

西雅图营商成本不高吗?No!去年该市议会通过将最低工资提升至每小时15美元的议案,这是美国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倍,成为迄今全美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城市。该市的房产租售价格也排在全美前列。

看来,关键并不在于营商成本,而是这个城市有没有鼓励企业创新,特别是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亲商环境。

为此,本届政府力推简政放权,但各地阻力依然不小。李克强总理不断强调,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革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才能推动“双创”,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使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充分迸发。只要真能实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目标,其实就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或“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了。企业专心扑在市场,无需繁琐审批,又何必老要进衙门,看市长脸色呢!反过来,政府应看企业的脸色,要做好看不见又摸得准企业脉博的服务,必要时上门进行事中事后的监管——这才能使政商关系既“亲”又“清”,健康互动。

用任正非的话说,很简单,就三条,“低成本、法治、不干预”,其它的,交给企业去做。你做不到低成本,你总能做到法治化、市场化吧——这样的营商环境,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定心丸。

所以,与其苦苦的挽留“老华为”,不如去琢磨:像当年拿着借来的两万元来创业的任正非这样的人才,还能不能在城市脱颖而出、发展壮大?或者,身边有没有类似微软、亚马逊的科技企业,还在被繁琐的审批和吸血式的行政成本烦恼?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