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黑名单的意义
2015年12月25日01:09 | 来源:北京晨报

原标题:黑名单的意义
据报道,今后,游客在首都机场发生不文明行为影响机场安全,将会被首都机场安保部门和旅游部门同时记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并可能直接影响出行。日前,北京市旅游委与首都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文明旅游安全出行合作备忘录”。
近年来,部分发生在机场或飞机上的不文明现象经曝光后,往往引发社会舆论哗然。对于当事人的种种“脑残”举动,大家既不理解,也感到好笑。如何处理这些人也一直是相关部门纠结的事情。成年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简单的对当事人批评教育显然不足以达到惩戒的目的,但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却也还够不上行政拘留的标准。今后,游客不文明记录将被旅游部门和机场安保部门同时记录在案,这些有“前科”的人今后在乘机或旅游时难免会受到影响。此外,他们在住宿、银行贷款、工商登记等方面也可能会有不便。笔者相信,一旦运行成熟,这一“黑名单”制度还是会起到很大作用的。
建立“黑名单”值得提倡,但是如何让其真正发挥效果还需斟酌。首先,将旅客信息记入“黑名单”的标准是什么?很多航班纠纷固然有旅客不文明的一面,但是机场或航空公司也难辞其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将板子打在旅客身上显然并不公平。说到底,这还需要监管部门的介入,明确规则的同时也让旅客有申诉的渠道。其次,“黑名单”给当事人带来的影响应该限制在哪些范围,像银行贷款、工商登记这些行为是否应该“株连”,这也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出面进行权威解释,否则难免会造成权力的滥用。
“黑名单”固然有用,但却不是万能妙药,一个公平有序、讲法讲理的社会环境才是我们最应该追求的。
赵欧仁(清华大学品牌战略专家)
(来源:北京晨报)
(责编:董晓伟、王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