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皮恩扎的广场

冯雁军
2015年11月08日05:2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从东城门进去,就是罗斯里诺大街。夕阳照在身上暖暖的,漫步街头,仿佛在历史长河中徜徉。建在小山顶的皮恩扎位于锡耶纳西南大约50公里,奥尔恰河和阿索谷从脚下缓缓流过,起伏的农田围合着古城。

  15世纪中叶,科尔西格纳诺中部的小村里出了个踌躇满志的传教青年埃尼亚,在他的发起和倡议下将这一带村庄陆续建成小城,命名为皮恩扎。随着小城不断发展和信众的增加,埃尼亚由普通传教士提升为庇护二世教皇,再后来,他成为佛罗伦萨地区的教皇。

  埃尼亚将故乡作为夏宫的同时,还通过城镇建设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来自佛罗伦萨的著名建筑师罗塞利诺和阿尔伯蒂根据埃尼亚的构想进行城镇建设。文艺复兴的大潮中,罗塞利诺提出了前卫的城市概念。在充分利用原有城镇布局和结构肌理的基础上,运用文艺复兴风格进行街道设计,以罗斯里诺大街为主轴线,以皮厄斯广场为中心,短短三年间建起了枢机主教、高级教士住宅,沿街的普通房屋、商店、医院、旅馆相继应运而生。沿街配套建设的各式喷泉和水井,共同营造出皮恩扎华丽高贵的氛围。即便在庇护教皇去世以后数百年间,皮恩扎和周围的乡村就被历史定格。因而,我眼前的古城保存完好,褚红的城墙映着血色残阳,锈迹斑斑的路灯临风昂然,墙脚下荆棘层层叠叠,叫不出名的花儿岁枯岁荣,顽强地生活到今天。

  最令人感动的,还是皮厄斯广场,它是小镇的生活中心、艺术中心。不规则梯形的地面,人字形卵石细密地围成几个偌大的方格,青色的大理石沿着四周伸展到墙根。圆形立柱顶起浑圆的尖拱,精美的雕刻装饰其间。扇形的窗饰质如骨,白如玉,细致的花纹和三角形楣头,间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徽章,如美轮美奂的艺术品,浸润着往事烟云,见证了教皇家族的兴衰。广场的四周,枢机主教宅第、市政机关大楼在互相衬映中彰显着它的与众不同和不可一世。用当地特产红砖建造的市政机关楼,是典型的托斯卡纳建筑风格。正是这种佛罗伦萨文化与哥特风格的有机嫁接与融汇,使之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不朽之作。

  主教堂是举办戏剧节和音乐节的地方。旁边的皮厄斯二世夏宫,三层列柱长廊,花岗岩和石灰岩装饰的墙面与花木扶疏的园林相映成趣。每年秋天在市政机关楼里举办的艺术节,可以一饱眼福大师级的艺术作品,聆听大师讲座,欣赏镇区之间的艺术竞赛。5月举行的花草节,是小镇居民自发组织的植物展,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这项古老活动,世代传承,转眼已经800多年。

  如果说,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人文主义精神是文艺复兴核心的话,那么,各类风格建筑的平安共处、植物展的年复一年则是尊重存在与生命的具体体现。正是这种肯定并维护人与万物的价值及尊严的民族文化精神,让皮恩扎享誉“文艺复兴都市生活的试金石”的称号,并成为世界共有的文化遗产。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8日 07 版)
(责编:张政、刘军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