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低价药的过山车,该由市场拉停
管死了没积极性,放开了又容易失控,低价药就好像坐了回冰火两重天的过山车。今年6月1日起,国家取消部分低价药最高零售价,初衷是提升药企生产低价药积极性、减轻患者使用高价药的负担。“松绑”五个月来,广州市内各大医院、社区医院和连锁企业的低价药价格应声上涨,涨价少则几倍,多的达上百倍。医院药房采购人员喊“采购难”,报价贵的不敢选,便宜的又抢不到。患者也有了新烦恼,以前花50元可以买到三种药,现在只能买两种甚至一种了。
这件事当中,重要的是搞清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由行政管制向市场化转变,一时的不适应恐怕也在预料之中,低价药原本就是一些使用量大、利润低的产品,生产的企业本身就不多,突然转向自主定价后,大家都有抢购心理,市场一时周转不过来也在所难免,但这样的现象不可能持久。一盒原来只要3元的药卖到40多元,这样的暴利看起来很让人担心,但市场竞争的趋势会逐渐抹平这种暴利,回归到由成本和供需定价的理性上去。只要不是垄断市场,价格上的一时失灵也无需过多担心。否则,低价的时候愿意生产,抢着竞标,价格高了反而囤货居奇,这其中的道理说不通。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足够多的市场力量参与竞争,或者说,这个市场是不是开放的和竞争性的。价格是放开了,能生产的还是原来那几家,失去了行政力量的制约,他们不坐地起价才怪呢!利益面前,他们甚至可能故意压低产量,造成供需失衡的假相。指责药厂的利欲熏心不能解决问题,既然让别人自己作主了,不可能一道行政命令又将改革缩回去。
这就需要在药品的生产环节也实行市场化,竞争不够充分,那能不能多给几个生产批文?老的生产厂家没有责任心,那能不能放几个新的厂家进来?利润面前,不缺理性定价的厂商,利润面前,也不会缺了不愿意投入的资本。3元的东西卖40多元,那是削尖了脑袋也要往里钻的诱惑,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投资冲动,在过剩经济的时代,怎么可能还有人无动于衷,让一些人兴风作浪?市场也不会给炒作留下太多的空间。完全市场化的手机行业、电器行业怎么就没有这种事呢?
低价药的问题反映出由计划突然转向市场时,一时的失灵现象。国家政策的初衷很好,但这样的改革如果没有配套措施,很容易导致市场扭曲。从药品的生产到患者手中,流通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药的问题也不是只在流通环节暴露出来。定价市场化了,把权利交给了市场,如果行政不能及时从别的环节退出,就容易产生真空,被不法商贩钻了空子。
(来源:钱江晚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