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扬:公务员招考不应存在“围城”困局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是《围城》一书中对爱情变为婚姻的暗喻,讲述的是主人公方鸿渐追求完美的唐晓芙,急于冲进婚姻的围城里,而事与愿违,最终却与孙柔嘉结了婚,便显现出围城的围困性了。因而“围城”一词便成为这类社会现象的哲学缩影。
近来,笔者注意到2016年度国家公务员招考相比于2015年度招考报名人数,呈现再次下降的趋势,意味着入职政府机关不再是人们就业的唯一选择。
“国考热”一度成为各大网页的热门词汇,“公务员式围城”也一度成为当年青年人择业的“魔咒”。正如同《围城》中的方鸿渐一样,不少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急着想进政府机关,成为一名有编制的人员,甚至不在乎自己所报考的岗位。最终入职后,却发现学电路的进入了办公室,学物理的当起了文员,比起已经成为企业家的同学,不少人又开始抱怨所学专业“一无所用”、微薄收入难以启齿,呈现出围城的困局。
在《围城》中前四章,讲述了方鸿渐与唐晓芙的相识,这位苏文纨的表妹与方鸿渐相识是在一次偶遇中,随着后来苏家举办的宴饮会客、谈论诗文以及各种应酬交际,让当时内心空虚、百无聊赖的方鸿渐对唐晓芙动了心。但究其本身,这种庸俗不堪的生活就不会培养出健康的爱情,更不会培养出健康的理想,其本身就是一个有待冲破的“围城”。
前些年“国考热”的产生,正是因为不少应届毕业生有着这样的心态。对于公务员这个职业的定义没有弄清,幻想着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就能当官发财,放弃了自己求学二十载的专长,硬生生的改行进了机关办公室。其入职时产生的“不健康理想”,必然让他入职后陷入“围城”的魔咒。
如今,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的逐渐推广完善,让不少应届毕业生重归理性的就业渠道,结合自身所学专长、有的放矢进行创业,有的还跳出了专业局限、另辟蹊径,努力的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着,纵使路途是艰辛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他们所围得是“畅通之城”。
国考报名人数的下降,也让更多的人来理性看待公务员招录问题。孔子曰“士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公务员入职时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这是“正表”的必经之路。以弘毅之志而入仕、以为民服务为己任,想必入职后也就不会陷入“围城”的困局里。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