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交流中消除认知盲点

本报记者  暨佩娟  车  斌
2015年10月05日02: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日前,由中国史学会和俄罗斯历史学会共同主办的“中俄纪念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研讨二战历史。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俄两国共同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具有重要意义。俄罗斯历史学会秘书长彼得罗夫表示,这不仅是纪念中俄两国艰苦斗争换来的成果,而且是促进相互了解、守住历史真相和巩固双方友谊的过程。“中俄两国付出了沉重代价才获得胜利,两国历史学家必须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历史记忆,避免战争悲剧重演。”俄罗斯人文大学校长比沃瓦尔教授认为,在共同抗击法西斯的斗争中,中俄两国形成了具有“战略伙伴关系”性质的特殊关系。

  不少专家坦言,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二战的最后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是,这一作用被大大低估。

  丹麦奥胡斯大学社会科学院公关部专员何铭生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即使中国在地理上与西方国家相隔甚远,1937年前后,美国《纽约时报》、英国《伦敦时报》、法国《费加罗报》等西方主要报纸都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表现出一定的关注。“那时,西方媒体都意识到,正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将给世界带来极大影响,日本的侵华战争将威胁到亚洲安全和稳定。”

  “中国的八年抗战不只牵制了日本,也保护了美国的国防利益。” 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系副教授黄贤强说。

  许多专家提到,举办这样的国际研讨会,有助于促进二战史学界的交流,消除彼此间的认知盲点。

  黄贤强举例说:“过去,每当谈到二战时期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总会最先想到中美之间的合作,而容易忽略了中苏合作。其实在抗战初期,苏联就给予了中国很大援助。再如,说到二战结束的原因,我们总会更重视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其实,这只是战争结束前的关键点之一。中国在八年抗战中,人员和物资损失巨大,苏联加入远东地区的战争加速了日本投降,这些同样也是二战结束的关键因素。”

  何铭生也表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苏联在二战中损伤的人数比其他国家都多,但是,西方国家中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在二战中死伤人数仅次于苏联,居世界第二位。“包括中俄两国在内的各国历史学家应当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共同探讨历史真相。”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05日 05 版)

(责编:曹昆、刘军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