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兵:“49人班级60多班干部” 有何好处?

杭州文三街小学二年级某班共49个学生,班里却设置了60多个班干部职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班长、副班长、宣传委员、体育委员等,还有图书管理员、卫生管理员、领读员等岗位,有些小学生可能身兼多职。有教育界人士说,这种模式目前在小学比较流行,可以让一个班里的所有学生都有事做,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好处。(9月26日央广网)
让班上的学生人人都当班干部,有的还身兼数职,老师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想通过“制造”一些班干部,为更多的孩子提供锻炼的平台,让更多的孩子有接受培养的机会。但班干部设置太多,可能也会出现许多弊端。
通常情况下,班干部应该有优秀的学生担任,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威信,另一方面也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当班干部的学生应该与别的同学在各方面的表现上有一定差距,让其他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但如果学生干部太多,有人就不当回事了。而班上人人都是班干部,相当于没有了班干部,大家都是干部,很难起到标杆的作用。再说,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如果让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孩子当班干部,这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反而容易把班级搞乱了。
老师设置这么多班干部,其本意可能是让更多的学生承担责任,是让每个人都有事做,实现人人平等。但这表面上的“平等”,实际上就是“不平等”,有可能会滋生某些学生的“官本位”意识。有些平时表现差的学生,终于有了一次“当官”的机会,过了一把“官瘾”,尝了到指挥人的“甜头”,体会到管理者的权力瘾。他们有可能会想当更大的“官”,有的可能通过请客、送礼等想办法去“当官”。虽然满足了这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虚荣心,但连自都管不好的人,肯定也不会去实实在在地做事。
人人都当班干部,也可能使教育流于表面,孩子真正得到锻炼的机会并不多。班干部的设置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提供一个能够让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班干部太多了,就让学生感觉到当官太容易了,弱化了班干部的“神圣感”,就会使学生缺乏竞争意识,从而不求上进。再说,不同的孩子能力不同,管理能力欠缺的孩子担任班干部后,可能会加重学生工作的任务量,班级活动可能也无法正常展开。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不能一味地增加班干部的名目。人人都是班干部,是一种弊大于利的做法。因此,班干部不宜太多,而是通过竞争上岗等选出能力强,真正能管理班级的人,当好老师的助手。另外,可以根据班级的不同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像班长等主要班委可以轮流担任,但轮换的频率不宜过快,否则会耗费学生过多精力,影响学习。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