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体坛观澜:杭州与亚运 谁来改变谁
举办亚运会,不再只是城市乃至国家形象的展示,举办者更应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不再只是十几天的热闹,而要留下造福当地的长久财富;不再只是让四方宾客满意,主人(市民)的感受同样重要
杭州获得2022年亚运会举办权,消息并未引起太多轰动。毕竟,我们已经举办过奥运会,对亚运会更不陌生,不久前又刚刚获得冬奥会举办权。近些年,诸多大型国际赛事纷至沓来,对国人来说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从面子到里子,举办权本身带来的荣耀已不是那么激动人心,对大赛的期待和规划都更为务实。整个国家与社会的眼界和实力都在不断上升拓展,这样的变化也在情理之中。随着这样的变化,举办大赛的关注点和发力点同样在发生转移。对杭州来说,如何把握这样的趋势,顺势而为、借势而上,则是新的考验。
作为成功的洲际综合性运动会,亚运会正面临转型。去年仁川亚运会时,这样的讨论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越南河内由于经济原因弃办亚运会,印尼雅加达改在2018年临时接手,此次杭州申办2022年亚运会也没有一个竞争对手,说明办亚运会的门槛挡住了不少城市。以往用来形容办大赛大而无当的“白象效应”在亚运会身上似乎体现得要更为猛烈些。毕竟,亚运会的体量和奥运会不分高下,但亚洲体育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对于有意举办者来说,自然要仔细掂量成本。
不只是亚运会,即便现在无须担心举办城市不够踊跃的奥运会,也在认真谋划转型,以便降低门槛,为更多城市提供参与的可能,这也是着眼未来的思路。从这样的发展趋势上关注亚运会的走向和模式,会有新的感悟。
怎样办好一届亚运会,评判的标准从表象到内涵都在发生变化。从经济实力上说,杭州要举办一届“高大上”的亚运会毫无问题,但成功的定义已不限于炫目的硬件和一时的赞誉。举办亚运会,不再只是城市乃至国家形象的展示,举办者更应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不再只是十几天的热闹,而要留下造福当地的长久财富;不再只是让四方宾客满意,主人(市民)的感受同样重要。
亚运改变杭州,杭州改变亚运,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契机。亚运会来到杭州,为城市发展和人文环境的提升增添新动力,需要新的多元化的考评坐标。同时,杭州能否为亚运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一个值得借鉴的模板,也决定了在更长远的未来将获得什么样的评价。凡此种种,都是“办好亚运”新的考量。对涌动着创新精神的杭州来说,在这样的变革节点上,怎样办好亚运会,人们自然会寄予全新的期待。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18日 23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