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观点:家国情怀永在心

黄  晴
2015年09月02日04:0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人民日报记者在世界各地华侨华人中间寻访。我们看到了新加坡侨胞郑潮炯舍子救国的感人事迹,“没有国,哪有家”“国亡了,家也散了”的浓浓情怀;我们看到了印尼教育界名人司徒赞“乾坤正气横胸臆,别妇拋雏入狱来”的“正气歌”;我们看到了美国华侨华人支持中国抗日的“一碗饭运动”,爱国艺人关德兴涓滴归公的事迹;我们还看到了秘鲁华侨华人在万里之外,为支持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诸多事迹等,堪称侨胞之模范。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少有的历经数千载而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极其坚韧的生存能力,也展示了中华文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适应力。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中华文明既保持了其文明的主体性,又在与其他文明的碰撞汇融中吸取有益文化基因,并使之“中国化”。

  在中华文明的价值体系中,“家国情怀”是其重要的内涵。所谓“价值”,是一个当代引入的概念,其内涵与道德、伦理的概念相类似,是处理人、社会、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理念导引和规范。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形成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社会价值逻辑,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逻辑。“家国情怀”也由此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

  近代以降,工业文明兴起,作为拥有最发达农耕文明的中国在这一进程中未着先鞭,落了后手。先行工业化的国家的坚船利炮屡屡冲击中国的海岸和国土,中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上世纪前半叶,日本大举入侵中国,中国失土近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此时,由“家国情怀”衍生的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最重要的精神资源,也成为中华民族重新整合社会、再塑国家、实现工业化、富国强兵最重要的精神资源。

  中华文明是一种极具凝聚力的文明,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往往也不忘本源,心怀故土。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或回国参加抗战,或集资捐款支持抗战,在日寇占领了他们的居住国后,许多人不惜坐牢,不怕赴死,决不觍颜事敌,许多人还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口气。只要这口气在,中华民族就不死。这样的一口气,这样的一种精神,辉耀在中国人民抵抗外敌入侵的浴血战斗中,辉耀在中国人民胼手胝足建设国家的辛劳中,也辉耀在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庄严行列中。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02日 22 版)

(责编:王政淇、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