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斌:用法律制度让“流氓软件”不再“耍流氓”

今年7月底,工信部发布2015年第二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在对40余家手机应用商店应用软件进行的技术检测中,共发现有80款应用软件存在问题,其中大部分软件系恶意相互捆绑,强制安装在手机上,也就是俗称的“流氓软件”。(8月24日新华网)
“流氓软件”广大网民已经不是很陌生,无论是经常游离在网络上的“网虫”还是手机不离身的“手机控”,对强行绑定的“流氓软件”都是深恶痛绝,而这些“流氓软件”肆虐的背后是一条灰色的产业利益链。
据悉,“流氓软件”作者采用强制捆绑、欺骗安装等方式推广软件,并从软件厂商或职业推广人处获取利益。据了解,通过这条利益链,一款捆绑五款软件的“流氓软件”半年获利达数百万元,软件厂商、职业推广人和“流氓软件”作者等均从中获益。
作为电脑用户,难免会在网上下载一些软件,而一些管理不规范的软件网站,对于捆绑上传的软件监管不严格,给了那些带有伪装性的“流氓软件”有机可乘,用户一经下载安装后便“中招”,为用户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侵犯了用户的权益。
而“流氓软件”对手机用户的危害则更加可怕,若说,电脑用户只是会造成一些数据丢失,运行速度缓慢的话,那么手机若是被“流氓软件”捆绑,给用户带来的则是真真正正的真金白银的损失。大量的捆绑软件,造成流量极大地损耗,而若在机主不知情的情况下,或者平时又不怎么关心手机资费信息,那么月底结算的时候很可能会大吃一惊,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
所以,斩断“流氓软件”的产业链势在必行,加强对“流氓软件”的网络监管,同时还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流氓软件”。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不乏建立一个专门针对“流氓软件”举报的平台,拓宽对“流氓软件”举证的渠道,而用户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去正规的网站下载应用软件,不去下载来源不明的资源,多管齐下,彻底斩断这条产业链,让这些软件不能继续在“耍流氓”。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