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个性广州,用什么调味?

2015年08月14日05:40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个性广州,用什么调味?

  日前,广州有一个名为“游走北京路、穿越两千年”公益活动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和家长参与其中。学生家长们在跟随着讲解员“读城”。在新闻中,一个小学生的话值得思考。在讲解员带着他在北京路“寻宝”后,他不禁感叹:“想不到北京路这么多好玩的。”

  为何“想不到”?作为著名的商业步行街,北京路似乎是外地游客来到广州必去之处。但广州的步行街和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南京新街口等地的步行街到底有何不同?时尚流行的百货公司是步行街必备,本地小吃是步行街的点缀,卖鞋卖衣服叫卖声阵阵……这些步行街标配全国各地可见,广州特色何在?

  千篇一律并非独独是步行街的“病”,雷同化已是当前国内城市的文化走向,尤其在商业飞速发展,大地产商、连锁百货、高楼大厦在各大城市所占领地越来越多,城市易显“千城一面”。商业区、步行街、金融街、行政办公区、住宅区,城城有,城城同。广州有太古汇,成都也有太古里,卖的都是高端奢侈品;广州有珠江新城,北京也有国贸,出入的都是白领;广州有东西塔,上海也有金茂大厦,同样高耸云天……城市中趋同的现代商业容易陷入单调、生硬与乏味中,就像站在麦当劳前,还没点单就已经想象出味道,那是程式化生产的悲哀。

  商业时代,如何把城市装点得更个性化?其实,每座城市独有的旅游历史文化资源就大有可为,因为其正代表着城市的独特性格和独立精神。

  身边人常说,要回答外地朋友“广州旅游玩什么”是个终极难题。事实呢?广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旅游文化资源的代表绝不只珠江新城、小蛮腰。千年以前南越王宫署遗址与都城隍庙在马路两边相望;往西走不到十分钟,南汉时期的皇家园林药洲遗址安静地等待着客人;近代的维新变法发源地万木草堂隐身闹市……光是北京路周边便可阅读千年广州。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却鲜有游客知晓,华林寺既有六祖慧能的足迹也有释迦牟尼的21颗舍利子,但游人却在寺庙前都难以找到旅游指示牌,散落四周的点滴文化,多少有点“养在深处无人知”。

  “广州旅游玩什么”之所以会成为难题,是因为当下广州对优质旅游资源的发掘与组织,几乎是与广州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割裂开来的。大量能体现广州两千多年历史文明的旅游资源被轻视,主打却是替代性极强的游乐场、动物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到欧洲的游客当然都想看庞贝古城、比萨斜塔这些记录着千百年来城市文脉的古迹,谁会专门去看高楼大厦?

  如果说“个性广州”是一道可实现的佳肴,丰富的食材已早有准备,欠的只是一双妙手来翻炒调味,而政府必然是这双妙手的最佳人选。调料一是宣传。与我们一海之隔的台湾地区,旅游宣传工作值得广州学习。旅游宣传单各色各样,在地铁、公车站、火车站供游客自由取阅,他们打造的旅游线路更是充分地挖掘了城市特色资源——“铁道环岛旅行”、“城市骑行路线”等等,就连一个废弃的糖厂也可以打造成文创之旅,让游客大开眼界。调料二是配套。当下大部分的旅游景点在道路指示上是缺位的,很多景点隐身闹市,没有招牌没有导览更没有游客。配套不补足,哪来口口相传的旅游体验感?

  广州绝对有能力拥有自己的古迹之旅、有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之旅,把这些散落四周的明珠一颗颗地串起来,组织有广州特色的旅游战略,才能让游客感受到独特的城市脉搏,广州也才能走出自己的style。 (王睿)

  广州观察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