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评论员)
人民日报:爬坡过坎,东北人口红利从哪来
近段时间,来自东北的两个话题备受关注。一是关于东北经济的“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二是关于东北人口的流入流出变化。有人认为,这两个因素互为作用,人口红利的消失,对振兴东北经济而言是道难以跨越的坎。那么,如何理解这些“东北现象”?东北人口背后的真问题到底是什么?人口红利还有挖掘的潜力吗?东北地区的“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从哪里来?
今天,我们连线辽宁日报评论员张健,希望他带来的信息与观点,能给读者提供新的视野。
——编者
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东北三省延续了去年以来下降的趋势,财政收入呈两位数下降。这使得东北经济振兴的紧迫感再度提升。
放眼全国,人口净流出省达17个,安徽等一些外流人口大省,数据变动更为猛烈,却没有得到如此密切的关注。不能不说,人们对于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的强烈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与东北地区目前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密切相关。
一些人简单地将两者联系起来,便得出一个结论:你看,东北人已经弃东北而去,东北不行了。于是,东北三省“后继无人” “雪崩式流失”等一类骇人听闻的报道此起彼伏。这样的结论将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过度简化了,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人口输出的危机,很可能让我们忽视人口流失问题掩盖下的更为迫切和重要的问题。
东北人口流失由一系列复杂的原因造成,有很多是全国性问题,也有一些是东北独有的,无需过度渲染,也不可掉以轻心。具体考察外流人口,大部分主要从事保洁、保安等简单劳动,这是近年来东北经济发展不振的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原因。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集中的普遍现象,本质上体现的则是地区间资源配置失衡。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人用脚投票。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人口外流将关乎整个地区未来的经济走势。但不能据此武断地认为,人口流失将导致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集体刹车。东北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市场活力不够充足等多重因素。回到人口因素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才的缺失而非人口的流失。譬如,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去年发布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高级人才总量偏低,需求缺口大。
事实上,早在改革开放以来,每隔一段时间,东北的媒体经常会发出留住人才的呼吁,可是人才依旧“东南飞”。东北一个工厂的技工,每月只挣2000元,被南方企业挖走后年薪30万。今年5月,一项统计表明,辽宁两所“高薪大学”有四成学生流向北上广。此外,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要么想办法当公务员,要么找不着事儿做在家呆着。想做马云的都出去闯了,呆在家里宁愿啃老,这是为什么?对此深入思考,不难发现东北地区存在的重大体制机制障碍。
显然,我们更应该关注创业就业氛围淡薄,而不是人口数字的变动。对于东北地区来说,为了留住并吸引人才,用改革二次挖掘人口红利,创造一个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不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并提振经济,显得非常重要。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精简政府权力、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及更多的就业创业支持,让企业容易办且有空间办得好,东北才能留住年轻人、留住人才。
归根结底,东北的问题要靠东北自己的力量解决。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基。对于企业来说,对于决策者来说,与其去贪恋低成本优势,到处挖掘低成本劳动力,不如想办法改善东北的创业投资环境,提高整体产业水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跨过这个坎之后,东北的转型升级就会成为现实,没有比这更好的解决人口外流的办法了。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10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