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堂吉伟德:人大毕业生“回炉”高职是理想与现实的对接

2015年08月04日08:41 | 来源:齐鲁网
小字号
原标题:堂吉伟德:人大毕业生“回炉”高职是理想与现实的对接

  文|堂吉伟德

  在电视台工作两年后,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的乔东,作出一个令不少人费解的决定:去一所职业院校学门技术。3年后的今年夏天,作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矿井建设专业的高职生,他再一次大学毕业。在他人看来,这张毕业证书可能“无多大用”。但乔东对此十分满意,“因为这3年‘回炉’实实在在镀了金”。(8月3日《中国青年报》)

  顶着人大毕业生的光环,端着外人看来还挺光鲜的“铁饭碗”,当事人却无以从中找到人生的归属。或许,在他看来,从一开始自己就走错了方向,并因此造成了人生的迷失。好在他迅速进行了调整,根据自己的喜欢和爱好,“从头开始”选择了职业院校,从而让自己的有了一个“镀金”升华的过程。虽然这仅是一种个例,然而却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导向价值,传递出个体解放与社会成熟的积极信号。

  受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歧视的影响,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的体系中,始终处于末等地位,也被作为一种次优选择。然而,市场有着其固定规律,不会随着个人的意愿进行转变。那怕社会观念再顽固,然而在强大的市场供需面前,也会显得苍白无力。现实的情况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产业化推行,大学生已经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很多大学生毕业之时就处于“失业”的境地。由于很多普通性的专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很大,解决大学生就业也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另一方面,技工的短缺使其在就业市场上变得炙手可热。据统计,目前我国技工的供需缺口在2200万人到3300万人之间,高级技工仅占工人总数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40%的比例相差甚远。高级技工缘何比研究生还稀缺?有报道说,有的企业为一些关键的高级技工岗位开出年薪几十万元的高价,但就是招不到,不得不聘请国外高级技工。

  大学教育理论性强,然而专业技能不足,尤其是动手能力偏弱,导致很多大学生与企业的要求相差太远,无以获得较高的报酬回报,也让巨大的教育投入变得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回炉”高职就成了一种普遍性现象,比如据武汉市教育部门数据显示,2013年,湖北省预计有2万名高考考生“回炉”读中职。其中,有很多考生达到“三本线”,选择放弃三本院校或高职高专而改读中职。应当说,这是考生基于实际需要,而作出一种理性的选择。

  在德国,有五成德国适龄青年愿意进行职业教育训练,而不是选择读大学,即便是读了大学,很多学生也要在职校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也正是有了强大的人才资源作为保障,才使得德国的制造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列。这种局面的形成,跟市场的作用发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职校生在市场中“非常吃香”,加上就业前景和福利待遇都具有优势,才使得职业教育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反观国内,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还仅仅体现在纸面上,无论从宏观的公共政策,还是微观的个体意愿,都需要作出重大的调整。因而,实现个体思想的解放,以及对市场的充分尊重,是破解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前提。让个体的理想与现实需求之间实现对接,则是人大毕业生回炉高职带来的反思,也为如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经济转型构建基础带来了启示。

(来源:齐鲁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