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盛克非:“领导小组”泛滥不仅是形式主义

2015年07月12日15:33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盛克非:“领导小组”泛滥不仅是形式主义

  “××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委员会”、“××指挥部”、“××办公室”……像这样的议事协调机构,2014年12月,广州市进行了二次微调后还有80个,而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多达25个。(7月12 日新华网)

  对于各种各样的“领导小组”,尽管年年都有撤销的新闻,而“领导小组”过多过滥的现状依然存在,甚至这个“撤”了那个来,大有“撤”不完的势头。 据报道,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全国一次性减少13万个领导机构,名曰领导小组、协调小组、委员会、指挥部、办公室等,其中东部省份一县委副书记被安排担任近40个领导小组的组长。

  “小组治大国,大事建小组。”长期以来,我们各级政府机关,每组织重要活动或开展某项重要工作,几乎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以体现领导重视、工作落实程度。毋庸置疑,对于一些重要和关键性的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有利于统筹兼顾,推动相关部门的协调运作,促进工作的落实。因为,有些工作不是某个部门单独能解决的,这就要有个领导小组来协调推进。

  但如果过多过滥,弊端也显而易见。一是降低了工作效率。一些工作本可以依靠职能部门来完成,而成立领导小组从表面上看似乎加强了领导力量,实际上在职能部门之外又成立了一个机关,无形之中增加了办事的环节,导致职能部门的主体地位下降,责任意识淡化,出现相互推委、扯皮现象。 二是浪费了领导精力。“领导小组”一般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成员会议研究和布置工作,组织检查或督查。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身兼数个甚至数十个“领导小组”组长或成员之职,如此,领导同志疲于应付文山会海,难免影响正常工作。 三是增加了财政支出。名目繁多的领导小组成立,不光要调配工作人员,还要腾出房间做办公室、增添小汽车、招待费和各种杂费等,增加了财政支出,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

  有人认为,“领导小组”过多过滥,主要是形式主义在作祟。多数领导小组是上级要求成立,为应付上级的检查考核,下级就只有照葫芦画瓢,比照上级的模式成立领导小组。长此以往,也造成一些地方,搞一个活动,做一项工作,动不动就成立一个“领导小组”,以表示对哪一项工作的重视,结果导致各种名目的领导小组层出不穷。但笔者以为,“领导小组”之所以泛滥,根子还在政府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机构臃肿导致运行不畅,进而导致部门间配合不力,而为了协调这些部门,就不得不设置“领导小组”之类的协调机构。

  近几年来,国家、省市每年都在通过机构改革、精兵简政,来减轻财政负担,提高政府效能。但我们一方面在精简机构,一方面又在不断地成立一个又一个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面往往还要设办公室,这怎么能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强化职能部门的作用?这显然与“三严三实”的要求背道而驰。而且,现在有的“领导小组已成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人浮于事的代名词,有的甚至打着领导旗号的“领导小组”,“乱伸手”、乱作为,更是搞得群众怨声载道。因此,削减过多过滥的“领导小组”可谓十分必要。

  笔者以为,要解决好“领导小组”过多过滥的问题,必须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合理设置政府社会事务和机构,合理设置政府职能部门职责和权限的基础上,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和职效问责制,真正做到“权随事设、责随事定、人随事走”。如此,让各部门真正做到各负其责,切断“领导小组”泛滥的源头,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领导小组”了。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