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做个精神富有的人

李  斌
2015年06月24日03:0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医师张兴儒发起“慈善光明行”志愿医疗队,7年时间为偏远地区群众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721例。退休工程师金九皋发明马桶节水器,坚持为街坊邻居无偿安装。王长义、王长信兄弟坚信“最准的秤莫过于人心”,从事粮食收购30多年,从没有过缺斤短两……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的生动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道德拔节、风气向好的中国。透过这些道德群像,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美德定律”:高明医术跟善义美德相结合,就有了“好医生”;节水方法分享给周围人,就有了“好邻居”;将诚信理念坚持到底,就有了“好商人”。道德表率并非遥不可及,在工作和生活中守住精神之美、行为之善、思想之真,“中国好人”就是我们自己。

  哲人有言,凡是伟大的,必然简单。崇高和平凡没有绝对界限,也不是排斥和对立的关系,崇高从平凡中孕育,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善义美德并不是玄虚的假说,也非高蹈的言辞,而是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准则和价值观念里。朴实地坚守,无私地付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行善举、做好事、献爱心,就不难从小事中品味大爱,在平凡中发现崇高。心存德馨、与人为善,在别人眼里也是分外的美丽。

  “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无论是筑牢我们的精神家园,还是唱响核心价值观的动听旋律,都离不开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的“高音”独奏,也需要万众参与的“和音”共鸣。一个道德模范成就一座“道德高峰”,千千万万民众的道德实践,成就的必定是“道德高原”。激活“沉默的大多数”中蕴藏的道德能量,社会就拥有了最为宝贵的道德资源。人人传递道德的接力棒,正是文明拔节、国家进步的不竭源泉。

  善心谁都有,但如何解决付诸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做”“万一被讹诈了怎么办”……善行遇阻,照见的是遮盖善心的功利与世俗。其实,“理性人假设”左右不了世道人心的善义走向,“扶人被讹诈”“老实人吃亏”等少数案例,也绝非时代风貌的全部图景。尽管这是一个利益多元、观念多样、个性张扬的时代,但基本的价值与信念没有变,也不能变。

  标注一个人的品质和价值高度的,不是物质财富的丰裕,而是心灵的洁净与信念的纯粹。追求物质财富,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择手段、践踏诚信。装点小我天地,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粉饰庸俗、审丑炫丑。寻求自身舒适,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顾他人感受。多一点虑他情怀、奉献意识和服务精神,激发“见善如渴,闻恶如聋”的道义自觉,赠人玫瑰之余,也可以助自己跳出生活的庸常、眺望美好的远方。

  “如果美德是一种财富,道德模范肯定就是富豪。”有人这样评价。物质财富的多寡我们无法苛求,但在精神财富的门槛前,行动与否是惟一的进阶标准。与其以自我为中心、以物质利益为半径建起一道围城,不如拆掉心墙,让真善美的涟漪荡漾心田、洗礼灵魂,让生命的价值得到更好安放。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24日 04 版)

(责编:刘军涛、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