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戏剧教育,让学习更“有戏”

2015年06月23日05:31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戏剧教育,让学习更“有戏”

学生在表演。

  “从今天起,我不再上语文课,而是专职教大家演戏。”两年前,林建丽做出这一决定时,台下学生哗啦啦热情鼓掌,身边亲人朋友却吓了一大跳,“在他们传统印象里,中小学语数外老师可是教学主力,戏剧老师会不会太边缘呢?”

  林建丽顾不了这么多,她一门心思扎在戏剧教育上。在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做了8年的课本剧活动后,她觉得,是时候给学生开个专门的戏剧课程了。如今,“弃文从演”两年,她失去了什么,又有何收获?

  文/广州日报记者 唐金凤 图/受访者提供

  戏服挂满了教室两旁的衣架,古今中外,传统与现代,各式风格林林总总。学生们在这里换装,演后羿,演梁山伯,演孟姜女,也演丑小鸭或白雪公主。

  这是林建丽的戏剧课堂,作为北师大附校的特色课程,部分低年级学生通过戏剧社兴趣班学习,每周三节课,而四至六年级的所有学生则每两周上一次戏剧课。作为唯一的戏剧老师,林建丽将每个班级的45个人分成5个小组,每组9个学生,分发不同的剧本,导演、服装、道具、海报、背景、音乐、化妆……9个学生分工协作,全员参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小小的表演。

  向台湾戏剧教师蹭课偷师

  为了教好戏剧,林建丽自己写剧本、编教材,从发声、表情、动作,戏剧的每一个部分,她都要倾注相当多的精力,“大陆的中小学戏剧教学,基本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课件,没有经验可借鉴。”她曾参考过北影、上影的教材,但发现不适合中小学,无奈之下只得自己摸索。幸运的是,她所在的厦门靠近台湾地区,宝岛的戏剧教育已被列入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那边也经常有戏剧教师到厦门来讲课、培训。“他们去哪培训我都想办法跟着去蹭课,近距离接触了台湾最好的七八位老师,也学了不少教学技巧。”

  林建丽说,她总结汇编的教材有9本,包括传统诗词、民间故事、成语、绘本、童话、课本剧等,全都没有出版,而是自己打印出来给学生使用。“小孩子很爱演,在表演过程中很快乐,很多小学生都追着我跑,如果没有机会演,会哭上大半天。”

  2000年从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林建丽来到厦门一所中学,成了一名语文老师,但她却跟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学校每年都有一个课本剧大赛,我当老师的第一个学期就带学生参加了比赛,对这一块的兴趣特别浓。”

  2005年,她来到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这所学校给了林建丽充足的戏剧教学空间。“从2006年开始,我一边教中学语文,一边做戏剧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带戏剧兴趣小组编排节目。”林建丽发现,兴趣小组的人非但没有因拍戏耽误学习,语文素养反而得到很快提高。

  2009年,她申请到学校的图书馆专职教学生阅读,“如果只是读书,学生兴趣不大。”思来想去,林建丽决定把课本剧引入课堂。学生们对戏剧的兴趣远远超过书本,戏剧内容占用的课堂时间也越来越多。2010年,在语文组的大力支持下,林建丽带头在初中开展课本剧比赛,每个班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改编剧本,林建丽指导服装道具表演。于是,每年4月的戏剧节,成为了学校的一大特色活动。

  戏剧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方式

  “同时教两门,我有点忙不过来,就自己编了教材,跟学校申请专职教戏剧。”令她欣慰的是,学校当即表示支持。2013年,林建丽不再担任语文教师,专门承担戏剧课的教学任务,家里人都觉得她“弃教从演”是不务正业,林建丽却觉得,语文教学有很多方法,戏剧就是其中一种,“我还在教语文,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欧美、日韩的中小学戏剧教育开展得很早,我国台湾地区也做得不错。”林建丽说,大陆的中小学戏剧教育起步晚,需要有人把这一课程注入到当前教育中,她表示,教育界对戏剧进入课堂也有越来越多的共识,而家长们也逐渐认识到戏剧教育对孩子人格、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时间管理、自信心、自我约束和汲取他人建议,没有哪门课程比戏剧更能培养这些。”林建丽举了个例子,有个孩子很不爱读书,但为了在《丑小鸭》剧中演好一只公鸡,他把每个版本的丑小鸭都看了一遍,废寝忘食,连家长都觉得奇怪,怎么孩子突然间就迷上了阅读。

  传统文艺融入课堂成特色

  林建丽反复强调“兴趣”,她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酷爱戏曲艺术的妈妈培养了她对越剧、黄梅戏、苏州评弹等地方戏的浓厚兴趣,酷爱阅读的姐姐们培养她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跟欧美、日韩的戏剧教育不同,我的课堂融合了更多传统文化艺术,如京剧、越剧、黄梅戏、昆曲、豫剧、评剧、湖南花鼓、苏州评弹、泉州南音等地方戏。”林建丽不仅使用了这些戏种的服装与道具,还把经典唱段教授给学生,绕口令、相声等曲艺艺术也成为表演基本功的训练方式。

  “学生表演的内容包括童诗童谣、童话、绘本、成语故事、神话、民间故事、中小学语文课本剧,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用十二个生动的故事表演出来。”林建丽的戏剧课,包含了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艺术与古今中外文学艺术。

  放弃评职称收获更多成就感

  家长对林建丽的教学也很放心,愿意把孩子交给她,“她虽不是科班出身,但从唱腔到表演,跟专业的没什么区别。”有家长说,孩子在学校表演时,他们都会收到孩子们自己制作的邀请函。林建丽老师编的剧本跟网上的不一样,孩子怎么上台、下台,表演性更强,也更好看一些。

  褪去语文教师身份,影响了林建丽的职称评定。不时有来访的领导、同行问她“职称怎么办”,她只能笑着回答,坚持下去,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在义务教育学校做一名专职的儿童戏剧教师,我放弃了评职称,但我得到了更多的成就感与快乐。”林建丽说。

  走近

  “大师名师”

  戏剧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主角

  广州日报:有没有人说你“弃文从演”很傻?

  林建丽:有人不理解,很多人也关心我的职称评定,可是教师在评职称这个问题上压力山大、辗转反侧、不得安宁,其实是一件畸形的事。教师的目标难道不是探索出最合适的教育方式,在学生的成长与自己的成长中感受到人生最大的乐趣吗?

  广州日报:在小学教戏剧,要特别注意什么?

  林建丽:第一,戏剧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管有没有表演天赋,都是主角,唱戏跑调也没关系;第二,表演只是技能,是载体,更重要的是装着的文化、文学和艺术。

  广州日报:戏剧在大学还只是选修课程,现在你一个人要在中小学开专门戏剧课,会不会有很大压力?

  林建丽:戏剧教育其实是越早越好,有利于孩子全面素质的提升。至于这门课,我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学校领导支持,班主任们帮助与参与,目前中学各个班级的语文老师也主导了自己班上的课本剧排练,大家一起努力,困难就不难化解。

  广州日报:有没有其他中小学过来“取经”?

  林建丽:陆陆续续有学校过来交流,我能做的就是介绍自己的教学,把编好的教材、剧本送给他们,希望能把这门课推广出去。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