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政府扶贫项目应扶到农民心里

2015年06月18日00:08 |
小字号
原标题:政府扶贫项目应扶到农民心里

  在西部某地,为帮助群众脱贫,一度兴起养兔热,政府整合各类资金予以支持,高峰期兔子存栏接近40万只,但市场行情急剧变化,短短5年时间,产业规模已萎缩到不足7万只。不少养殖户血本无归,多年缓不过劲来。为啥政府投入巨资,帮助群众打造的富民项目却成了“伤民产业”?当地干部反思道,产业培育只重视生产环节,对产品深加工、营销、市场信息预警等产业链建设“缺课”严重,结果是投入越多、产量越大、风险越高。农民增产不增收,反受其累。(6月17日新华网)

  近年来,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前所未有,但在一些地方,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一些扶贫项目不接地气、不做周密的计划,只管把资金投出去就完事,成效如何反倒不重视。有农民甚至反映:扶贫项目,搞啥亏啥,农民都怕了。

  习近平同志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当前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仅有5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贫困地区特别是扶贫开发“硬骨头”地区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模式、实现跨越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考验。

  当前,扶贫攻坚剩下的“硬骨头”都集中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目前打工仍是当地贫困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怎么办?笔者以为,除帮助农民实现“返乡就业”“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外,贫困地区还应推动农民实现“创业梦”。简言之,即在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大背景下,让贫困农民通过创业致富,也应成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这对于贫困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工作意义重大。各地理当让政策的善意与百姓的期盼找到最佳对接点,否则就会费力不讨好。

  就目前而言,产业扶贫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抓手,一定要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切忌盲目上马,方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否则,结果只能落得个“头年一哄而上,来年一拍两散”、“搞啥亏啥,农民都怕”的悲惨下场,以“群众意愿和市场的作用”是基本的思路,决不能一刀切瞎指挥“农民不想搞也得搞”。比如说,某地在“整村脱贫”中,硬性规定70%的资金必须用于产业发展,其余的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刚性切分资金的要求,看似没错,实际不接地气;有头脑的新型农民,对有地缘接近性的农业创富、致富实例故事感兴趣。抓住这些需求,才能有的放矢。

  事实上,树苗到户、种子到户也好,产业扶贫也罢,所有富农项目政策在操作上,都必须遵循“群众意愿和市场的作用”这一基本思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确保“政府扶贫项目”的实效,让农民、切实受惠,才能防止“好的形式主义”“有组织的形式主义”不断露头,侵蚀制度的善意。

  文/童其君

(来源:红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