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来论:用行动照亮生命的希望

2015年06月05日09:5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用行动照亮生命的希望

  北京 吕晓勋

  江雨时断时续,叩动人心。到6月4日晚上,“东方之星”的翻沉时间,已经超过72个小时,紧张的搜救还在持续。

  “以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继续做好人员搜救和伤员救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决不放弃”,从中南海到各相关部门,从人民子弟兵到医护工作者,都在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做好各项相关工作。

  “你的悲,也是我的痛”。准备这两天举办婚礼的武警战士,“逃婚”回队,只为赶赴现场参加沉船救援。监利县城,宾馆紧张,市民免费为遇险者家属提供住宿,甚至连预定了酒店的高考考生及家长也主动腾出房间,只为把更多公共资源拿来保障救援。“满城皆是黄丝带”,上千辆私家车,在雨天里一趟趟免费接送沉船事件中的乘客家属和相关工作人员……我们无法把时间拨回,阻止沉船的发生,但是,充满爱心的行动,给悲痛的家属们送去安慰,让救援救治进行得更加顺利。

  沉船开始扶正打捞,救援仍在全力以赴,事故调查继续步步深入,各项工作正争分夺秒进行。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努力,是我们共同的心声。这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对生者最诚挚的安抚。

  

  地名乱象需靠法治规范

  河南 袁 浩

  “兰陵”“苍山”、“襄阳”“襄樊”改来改去,借用“旅游景点”名、争打“名人故里”牌……针对一些地方地名朝秦暮楚的问题,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要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慎重更名,地名要“记得住乡愁”。

  地名是记录城市历史和社会文化的“活化石”,是“当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然而近些年,一些地方出于各种目的更改地名,不仅埋没了许多蕴含人文韵味、精神图腾的老地名,还制造出一些洋不洋、中不中的怪异地名。“地名任性一改,我已认不出家乡”,正如网友所感慨的,擅改地名首当其冲的危害就是切断了一地的历史文脉和乡愁记忆。地名反复换,也折射出地方干部浮躁的政绩观和功利的文化观。

  慎重更名,其实早有制度规定。我国1986年就颁布实施了《地名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地名要保持相对稳定”。然而执法监管上失之于松,使得相关法规形同虚设。要让地名“记得住乡愁”,就必须强化法治执行力。就地方政府而言,应坚持“地名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尊重当地的地名文化,如果地名必须要改,要严格依法进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严把更名审批关,规范标准地名信息发布和使用监管。法治刚性显出威力来,“任性改名”的问题才能得到遏制。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05日 05 版)

(责编:王倩、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