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宜居广州扬起创新发展之帆

2015年05月19日05:31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宜居广州扬起创新发展之帆

  敢想敢拼敢为·创新创业系列评论之二

  本报评论员

  《淮南子·说山训》中说:“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时下,创业创新已从小众走向大众和万众,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大力支撑,如何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培养创新创业土壤、吸引创业创新人才,也就成为各地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州向来是创业创新的热土,不仅在上世纪80年代引领创业风潮,直到今日,仍是全国创业创新的重镇。2014年12月,美国商业杂志《快公司》中文版评选出2014年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广州就有8家企业上榜。身边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们走上了创新创业之路,其中不少成为了国内创业者中的佼佼者。余佳文做出“超级课程表”时还只是广州大学一名在校学生,如今“超级课程表”已获马云注资千万美元,余佳文本人也成了小有名气的90后“创业导师”;诞生在广州的“兼职猫”APP用户数早已突破50万,“兼职猫”之父王锐旭则成了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的“座上宾”;还有巨杉软件、尚品宅配、YOU+青年公寓,更不用说颠覆了传统人际交往模式的广州微信团队……创新创业领域里的“广州力量”,着实不容小觑。

  如果把创业过程比作植物生长,那么好的Idea只是一颗种子。将它播种在哪块田地,对这颗种子能否成长结果至关重要。广州这块“良田”到底含有怎样的养分,能滋养出这么多成功的创新创业项目?

  从硬环境来说,广州位于珠三角的中心,又毗邻港澳,交通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经济基础雄厚,经济综合实力位列全国三甲,城市辐射力强。目前已有信息、软件、生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综合性高技术产业等6大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拥有广药集团等18家国家级工程中心,2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此外,作为省会城市,广州各种资源汇集,更是华南科教力量最集中的地方。广州拥有76所高等院校,占全省2/3,集中了全省77%的科研机构、10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硬环境是创业创新的前提,软环境则是广州的优势。科技和创新之争,最根本的还在于人才之争。要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除了收入、政策等硬指标外,认同感、幸福度等软指标不可或缺。安居方能乐业,安心才能扎根。广州历来就是个开明、开放、包容的城市,各种观念都可以在这里碰撞,各色人等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城市,广州的房价不高,生活成本更低,这对于处于初创期、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的创业者来说,无疑极具诱惑力;还有“食在广州”“美在花城”等盛誉之下,广州作为一座宜居城市,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创业人才来羊城寻找梦想。“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氛围,成为广州激活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

  创新之路千万条,要找到广州特色的创新之路,就要抓住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一是要借“互联网+”的东风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广州传统制造业基础雄厚,具备了发展先进制造业及生产服务业的基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工业4.0时代的到来,广州当走前列。二是创新创业的风口逐步从“空中作战式”的纯互联网领域,转移到了线上线下结合的O2O模式。广州的医疗、教育优势突出,服务业尤其发达,将这一产业优势与O2O模式相融,大力开展远程医疗、线上教育等特色创新,也许电影里那个会卖萌善治病的医疗机器人“大白”会在广州成为现实。三是将智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高新科技产业的源头之水。加强本地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处置权,使他们成为广州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在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广州要从以往拼汗水、拼资源、拼规模,转向拼人才、拼科技、拼创新,就必须以创新为发展之本,让创新扬起发展之帆,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供最优质的创新创业服务,让想创业的人创得快、正创业的人创得好、善创业的人创得成。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