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副教授求赐“胯下之辱”的仪式意义

2015年05月13日16:55 |
小字号
原标题:副教授求赐“胯下之辱”的仪式意义

  从古至今,中国人几乎都很难接受被人跨过身体的行为。这种“胯下之辱”,被认为是奇耻大辱。然而,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却自己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凌辱”他。老师的举动震惊了在场的150余名大学生。在这位教授的一再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此举是何用意?这位副教授解释: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正是这种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5月13日《武汉晚报》)

  副教授求赐“胯下之辱”,无疑超出了教学的常态。此类特立独行的举动发生在课堂上,原本就具有较强的视觉刺激和心理冲击力,经媒体和网络广泛传播后,更是会引发各种质疑和猜测。最常见的猜测就是:副教授是不是想炒作?我个人不这么认为。他的身份是副教授,他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他并非演员、明星,亦非朋友圈卖面膜的微商,炒作对他而言既无太大必要,也缺少变现的途径——不可能有多少学校会花大价钱请他前去重复“求辱”的一幕。因此,说他张扬个性或是真,说是炒作不大可信。

  问题在于,传递“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是否真的需要这种另类到有点“变态”的方法呢?这是否涉嫌形式主义?并且,或许还会有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倡导独立自主,教育者自己却先趴了下来;提倡反抗权贵的精神,教育者却主动把自己送到了别人的胯下……这是不是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呢?而实际上,我们不妨把求赐“胯下之辱”当作一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即通过模拟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和心理暗示,以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更深入地理解教育者试图传递的“精神实质”。这种教学方式是把双刃剑,火候掌握好了可以对学生起到正面引导、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不好便可能过犹不及、适得其反。从媒体采访现场学生的反应看,求赐“胯下之辱”应该有一定的正面引导作用。

  打破学生既定的思维定式,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其不仅有顽固的传统观念作祟,还与社会现实密不可分。想达到非同寻常的效果,就需要拿出非常之举,或当头棒喝,或诉诸类似于“行为艺术”的“奇言异行”。从这个角度看,求赐“胯下之辱”确实是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却具有一定的仪式性的意义——学生跨过副教授的身体,便仿佛突破了某种心理极限、捅破了某层窗户纸,由此引发的前所未有的奇妙感悟,或许会令其终生难忘。在教育领域有很多仪式(比如课前师生问候礼、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十八岁成人礼等),在营造特殊教育气氛、表达内隐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理念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副教授求赐“胯下之辱”虽称不上正规的仪式,却也有了几分仪式的雏形,当然也起到了几分仪式的作用。

  文/乔志峰

(来源:红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