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金星:“超级稻”未必给农民带来“超级收益”

2015年05月12日08:44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金星:“超级稻”未必给农民带来“超级收益”

  连日来,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海南等地水稻专家对袁隆平指导的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三亚示范基地进行了测产验收。对海棠湾百亩连片示范基地测产验收的结果是平均亩产达941.79公斤,打破海南历史最高纪录。 (新华社5月11日)

  940多公斤,又是一个神话般的“超级”数字,不过,在笔者看来,科研人员眼中的“超级稻”未必给农民带来相应的“超级收益”。

  就在前不久,隆平高科的超级稻品种“两优0293”在安徽蚌埠等六市出现大面积减产绝收,又因种子内外包装不一致,不仅隆平高科被受灾农民质疑做虚假宣传、刻意隐瞒品种缺陷,“两优0293”即使作为“明星稻种”、“超级稻种”,也遭遇了被安徽省农业委员会下达“逐客令”的窘境。

  其实,所谓的超级稻只是一个名号而已。专家称,“超级稻”与“非超级稻”的区别仅在于是否通过农业部的超级稻品种认定,两者在选种育种的工作上并无区分,科研成本都是一样的。相反,要通过农业部的超级稻确认,育种单位需要投资大约要10万元左右的成本,在两个不同生态区或者是同个生态区连续两年,做两个“百亩示范片区”,测定该品种在比较好的栽种环境下的产量潜力。

  那么,为什么育种单位要花10万块钱买一个名号呢?因为,种子企业一旦有了“超级稻”这样一个名号,就能以这样一个宣传噱头去吸引农民,就能以此实现广泛的商业化推广,把稻种投入商业推广给农民去应用,从而带来巨额的利润营收。而农民往往不能像专家那样掌握最科学的种植办法,再加上土壤、肥料等并不能达到科研环境下的最佳效果,另外还有恶劣天气等不可抗的自然条件因素,导致即使超级稻种到了农民手中,也很难种出百亩测产时神话一般的产量,甚至还可能出现减产绝收的情况。

  袁隆平在回应2014年安徽地区超级稻大面积减产绝收事件时说,超级稻在安徽出了点小问题,不能说超级稻都有问题。对于种子研究者来说,超级稻的严重减产顶多算是一次研究失误,大不了换一块试验田再来一次;但是,对于靠着田里的庄稼来养家糊口的农民来说,一次大面积的减产绝收就可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沉重打击。且不说买稻种的成本、农药成本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力成本等血本无归,面对自身科技知识水平较低的缺陷,农民们还要面对下一次该买啥稻种、该相信哪一家牌子的选择困境。

  “超级稻”可以给种子企业带来“超级收益”,但未必能保障农民的基本收益。怎样让种子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农民的基本效益呢?笔者认为,将农民拉入“超级稻”研究和生产的价值链当中来,或许育种专家和种子企业也就不会闭门造车,忽视“理想状态下的最高收成”和“普通情况下的平均收成”之间的差异。因为前者可以说不计成本,但对后者意义不大。

  农业终究是靠天吃饭的行业,自然力对农业的影响不可回避。在对农民进行“超级稻”等尖端种子产品推广的时候,育种专家和种子企业应该对种子产品做全面详细的宣传与解读,并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服务,让专家小组与农民保持紧密联系,跟进稻种的生长情况,做好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另外,最好建立农作物灾害保险及赔付机制,分担风险,让育种专家、种子企业和农民共同承担减产绝收等可能产生的后果,共同承担经济损失,那么专家会更加严谨,企业也会有更多的考量,一些明星稻种或许可以避免被下“逐客令”的尴尬。一些有名号的种子企业也不想看到自己的产品出现大面积减产绝收的现象,毕竟,谁愿意好端端地砸了自己的招牌呢?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