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互联网与歧视

2015年05月11日15:14 | 来源:新民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互联网与歧视

  何小手

  何小手

  不知从何时起,“女司机”成为互联网舆论的焦点,上周发生在成都的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更是使其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至此有关女司机的讨论已经足够充分。过去媒体刊发了不少女司机的新闻,网络上的相关段子,女司机学车的各种爆笑动态图,更是层出不穷。有关这种现象的严肃讨论,多认为它们都是针对“女司机”的语言暴力,其性质就如同“女博士”,这种舆论倾向带有严重的歧视。

  不少人站出来为女司机辩护,比如从社会心理学层面,认为女司机之所以被污名化,不是因为女性开车存在技术缺陷,而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早就存在性别歧视,当女性进入以男性为主体的领域时,这种歧视往往就会被强化;另外一种辩护参考大数据,有统计表明,女性驾驶员在比较严重事故方面的表现,比男性驾驶员做得好得多。这些辩护在局部可能会改变人们的认识,但要撼动社会偏见,恐怕很困难。

  互联网的舆论基因似乎更热衷于这类话题。其实,要说受到的伤害,像教授、专家这些群体,恐怕早已体无完肤。当然,舆论讨论他们时语境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可能被很多人所忽视,那就是他们都被置于互联网的解构和腹黑文化中。笔者甚至怀疑现实生活中对女司机所谓的刻板印象是否普遍,因为客观地说,女司机群体从未成为舆论公敌,即使有偏见也不够牢固,有关她们的新闻报道以及舆论的讨论,都充斥着娱乐、戏谑的成分。媒体在做这些新闻时,往往会突出当事人的性别,站在新闻编辑者的角度看,这可能不是出于成见,而是为了方便新闻作品在互联网上传播。

  互联网对于这种成见所起到的强化作用不可小觑,说对“女司机”的种种嘲讽是互联网的阴谋当然有点夸大其词,只是,网民的腹黑冲动的确起了不小的作用。在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这样轰动性的新闻中,控诉大众歧视女司机当然很有号召力,毕竟事件严重程度超过以往,新闻的性质由社会新闻向公共事件过渡,但下次若遇到一个轻松一点的女司机新闻,类似的控诉很可能就要失效。被路人甲们围观的女司机,有多少是躺着中枪,有多少只是无意被黑,恐怕只有她们自己能体会。

  不少媒体发出“不要妖魔化女司机”的号召,也有评论批判针对女司机的舆论暴力,类似的言论价值有多大,答案恐怕并不乐观。消除歧视太过困难,尤其是互联网上的歧视,它们只是“暴力”的终端,通过批评来修正更不容易。相对而言,那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歧视更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互联网充其量只是歧视行为的帮凶。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