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张赛华:假老师怎么就能骗倒真学生?

2015年05月07日10:14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张赛华:假老师怎么就能骗倒真学生?

  近日,“我是领导”的骗局又升级到了“我是老师”,上海警方已经接到20余起学生报案。骗子冒充老师,从打电话给学生让其去办公室开始,一步步设计场景骗取学生钱财。有大学生甚至一日之间被骗上万元。(5月3日《新闻晨报》)

  在同情受骗大学生遭遇之余,笔者不禁疑惑,受过高等教育、货真价实的大学生何以被“以假乱真”的假老师骗得团团转?深入分析只下,笔者认为一些因素或是造成骗局成功的原因。

  首先,学生对老师的敬畏为骗子提供“大显身手”的平台。“尊师重道”是我国自古以来沿袭的传统,对老师的敬畏深深存在于每个学生的骨子里。即使有不少老师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也抹不掉课堂上传授与学习的角色自带的等级因素。

  基于这样的“敬畏”心理,学生不敢轻易忤逆老师,在听到“到我办公室来一下”这样一句严肃的话语后,尽管可能其自身并无过错,也会在挂掉电话的第一时间反思自己,联想到自己大大小小的错误。此时的学生处于“惶恐”的状态,骗子在一开始就利用心理战术占据了有利地位。

  接着,骗子时机抓得准。四五月份,正是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紧张地准备论文答辩、找工作的时间,还有一些入党申请等老师的评价占据极大分量的事件,也都是骗子顺利骗倒大学生的“催化剂”。

  就拿毕业生答辩来说,高校制定《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分基本标准》,毕业论文的评分中,答辩是重要的环节,毕业生不通过答辩,可能要面临一大堆麻烦事,甚至不能毕业影响其今后的发展。这个时候,老师的喜怒哀乐都将牵动毕业生的心弦,甚至出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毕业生在这些时机下,对于老师的指令没有丝毫抵抗力。

  最后,回到大学生本身,也暴露出不少当代大学生的问题。其一,大学生因为其学历、性格等因素,向来自视甚高。不少大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甚至隐隐有点自负的倾向,谁会相信聪明的大学生会被别人蒙骗。当他们在“身处其中”时不会相信自己被骗,也就不会“自拔”。

  其二,大学生的思维也被社会“潜规则”污染。在碰到答辩等重大事件时,最容易采取的是“讨好”老师的措施,并不是说所有毕业生都不愿意靠自己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准备来通过答辩,而是他们抱着一种花钱“买安心”的想法,并且这样的想法在大学生群体内存在的比例不低。

  追本溯源才能最终达到“对症下药”,对于屡禁不止的诈骗事件,一方面所有人都要保持警惕,另一方面从找出的可能原因入手采取些措施,相信也能带来不少改善。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