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深切感受祖国强盛的意义

步  平
2015年05月04日03:5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中国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局限于中国本土的单纯的中日之间的战争。20世纪初,刚刚战胜俄国的日本开始考虑通过“世界最终战争”战胜美国,进而取得世界霸权目标时,就将控制和占领富庶的中国东北作为实现其扩张目标的基础。因此,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的中日对立的加剧和中国的局部抗日斗争,对阻滞日本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延缓日本向美国发动战争具有国际意义。遗憾的是,甚至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单独抵抗日本侵略的作战意义及其战略地位,仍未纳入美、英、苏等大国的视野。有的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还对日本采取姑息、妥协的绥靖政策。

  到日本袭击珍珠港,将进攻矛头直接指向美英各国,与欧洲战场的德国相呼应形成世界战场时,国际社会终于意识到中国早已开始的抗日作战的意义,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的主张也逐渐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抵抗阻碍了日军主力向东南亚的转移,影响了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行动;中国的持久抗战导致日本陆军主力不得不改变其“北进”战略,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中国在本身承受巨大军事压力的情况下,仍从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考虑,派远征军协助英军作战;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互相支持,两面夹击,加速战局向战略反攻方向的转化,使日本侵略者腹背受敌,迅速走向失败。

  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正是基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切身体验,美国总统罗斯福充分肯定中国作用,并直接影响了其他各大国对中国的态度。中国从此以平等的身份活跃在顶级国际舞台上,与各大国斡旋会晤,共商世界大事,确立了在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四强”之一的地位。在战争最后阶段筹建新的国际组织的过程中,中国更成为东方民族以及世界弱小民族的代表,参与发起联合国的创建,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体制性地跨入大国行列,奠定了负责任的东方大国的地位。

  战后在冷战背景下的数十年里,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评价又一度从国际视野中淡出。在西方中心说的叙事体系中,“二战”是一场以美国、苏联和英国为主的同盟国抗击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日本的世界性战争,而中国为战争胜利付出的惨重代价及在战争全局中担负的重大责任失去了应有的位置。冷战结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以全新面貌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时候,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评价开始再次进入国际视野。

  一个典型事例证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观察角度的变化。1992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前往美国,向曾任中国远征军团长的刘放吾表示感谢,刘放吾50年前曾经率领一个团在缅甸仁安羌解救了7500名被日军围困的英军及家属。此后不久,英国国防部长和美国总统又郑重地向刘放吾寄去了感谢函。

  将历史上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气、坚韧和贡献纳入国际视野,无疑是正确的和必要的。观察中国抗日战争地位与作用视角的扩展,有赖于今天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感到祖国强盛的意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04日 23 版)

(责编:白宇、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