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林志干:微信预约挂号难解“看病难”病根

2015年04月29日16:07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林志干:微信预约挂号难解“看病难”病根

  为解决排长队缴费问题,近日,用微信支付挂号费、药费的方式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试点运行。业内专家在接受中新网健康频道的采访时表示,通过微信预约挂号可创造良好的就诊秩序,但移动医疗想要颠覆传统看病模式还是“任重而道远”。(4月29日《中国新闻网》)

  看病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挂个号也不容易,尤其是挂大医院的专家号,通常要起大早、排长队,在拥挤的挂号大厅苦熬几个小时,甚至数天。“挂号难”早也成了百姓的心病。虽然,北京各大医院为了缓解挂号难,采取了预约挂号、增加号源等多项措施,但群众的感受并不明显。从本质上看,挂号难反映了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分级诊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解决挂号难,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不断深化医改,触动深层的体制机制改革,才能破解这道难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医疗改革也势必顺着这股东风不断向前推进。尤其是解决百姓看病难、挂号难问题上,必须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当前实施网上预约挂号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各家医院网络服务平台,推出地方性统一管理的医院服务APP平台,实现挂号预约、看病、转诊等的一体化服务,让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就可通过APP平台实现挂号、看病的预约服务。北京试点患者使用微信平台进行挂号的服务,就是拉近了医院与患者的距离,让患者挂号、看病不再显得那么难。

  而实际上,“看病难”应该是看好医生难,到大医院“看病难”,是挂号难的问题。使用微信平台实行预约挂号,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缓解“看病难”,毕竟它只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给患者挂号上带来的福音,可以避免患者挤到一起看病,但医疗资源若无切实增长,依旧满足不了老龄化社会下剧增的看病需求。从根子上讲,“看病难”与我国的医疗体制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小医院医生水平不高,病人不愿意去看病。有病去大医院找专家成为患者和家属的一种常态,如果国家能加大对社区医院、小医院的扶持力度,将这些医疗服务机构规范化,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不断提高医疗水平,让患者去哪看病都放心,这样就不会存在看病难的问题。

  另外,国家还要从制度规范上改善医患关系问题。近年来,病人对医生的难处有了更多的体谅和理解,不再像以往那样,认为医生理所当然能医好病。这种心态的微妙变化,正在一年比一年的明显起来。然而,病人对医生的抱怨依旧不少,主要还是问诊时间太短,有病总看不好,或者是没病也被看成了病,诊错病的比例仍然很高。这显然是优秀的医疗人才的紧缺所致。现实中,虽然医生激励机制也正在向传统“大锅饭”回归,但高度紧张的医患关系令优秀学子对学医望而却步,那些最美好的憧憬往往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缺少名医,病何治兮。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愈一个人的疾病,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接近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讲,医治“看病难”的顽疾,更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当我们企图以简单化的单边主义式思维来推进医疗卫生这一复杂系统改革时,用一些简单而表面上会令人看起来兴奋不矣的举措来填补漏洞之时,或将遭遇更多难点,最后受损的却总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而政府更要做的是,要通过减免诊疗费用、提高看病报销比例等倾斜政策,运用经济杠杆,进一步降低基层诊疗费用,吸引患者来就医。并探索建立基层与大医院的转诊机制,引导群众养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习惯。

  可见,解决看病难,依然任重而道远。必须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仅要继续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也要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这才是解决百姓“看病难”的病根所在。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