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江夏青玲:莫让“职称评定”扭曲了教学本质

2015年04月29日15:29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江夏青玲:莫让“职称评定”扭曲了教学本质

  近日,记者走访多位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了解到,可望而不可即的职称晋升、过度倚重科研论文的评价考核、教书育人全凭良心成为他们热议的话题。然而,比起生活压力,他们更怕的是没有宽松公平的学术环境和合理的评价体系,期盼能从根本上解决科研教学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4月28日新华网)

  高校职称评审是对教师教学业绩、科研水平、工作能力的综合评价,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的高等院校,师者为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人物,亦是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公正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不仅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应是一项集科学、公正、公平及合理于一体的工作。然而,近年来,砸钱、抄袭、拉票,在职称评定过程当中屡见不鲜。或是花钱买项目,或是学术掺水,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俨然已经加入送礼、造假的大军当中。高校职称评定缘何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根因在于不合理的职称评级体系。

  待遇差别的“次生物”让老师们失去了底线。众所周知,附加在职称上的不仅是金钱差异,副教授可带研究生,而讲师却不能。科研压力的加大,便酿就了“科研做得不好的老师才教书,教学成了二流三流老师的聚集地”的讽刺,也造成了“占用学生时间干私活,或者干脆就是,从不备课,严重缺乏专业性”的乱象。

  职称评定的“马太效应”的让老师们在恶性循环的怪圈里不能自拔。正如报道中所言,30名副教授争一个教授名额,在这样畸形的竞争下,高校的讲师们还能有多少心思放在教学上?教师不教学,师生齐“钻研”。

  尽管绝大多数高校老师,还是凭借自身的操守,用道德和良知进行自我约束,保持操守,捍卫已经是“此大学非彼大学”,“此之教授亦非彼之教授”时代的正气。但是,如何避免“职称评定”的不规范和不合理扭曲了教学的本质,高校的改革,还应该回归高校的本质,理顺教学与科研、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合理设定评价考核机制,从源头上避免急功近利的学术浮躁之风,给老师教书育人的空间和科研学术的宽松环境;严格公平公正的科研项目申请体制,从过程中杜绝权钱交易,还教学净土,让教学真正成为科研的来源。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