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微议录:实体图书馆,你该如何存在

2015年04月21日05:0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曾记否,图书馆一角的午后阳光?多少人在那里含英咀华,度过了心灵成长的美好时光。然而,随着电子阅读的逐渐普及,关于实体书店、图书馆的争议越来越多。 

  抛开追求凭几而坐、茶香缭绕的阅读体验,我们或许需要认真讨论:实体图书馆存在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当电子阅读日渐普及,许多大城市的实体图书馆利用率下降,图书馆建设应该如何变革,政府应该怎样面对,公众又该如何选择?本期微议录,我们选取了几篇网友来论,以飨读者。

  参与互动,请关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或扫描二维码。

  来稿请寄:rmrbpl@163.com或传真至(010)65368684。

  ——编者

  

  引入“互联网+”思维

  公共图书馆被称为“无墙的大学”,是人们获取信息、汲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更是一座城市品位和公共服务水平的象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阅读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传统的实体图书馆理应寻求变革,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尽快走入“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首先意味着资源整合,建立实体图书馆与互联网虚拟图书馆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既要有纸质图书的“历久弥香”,也要有电子阅览的“新鲜体验”。另外,实体图书馆还可以插上新技术的翅膀,推出手机客户端或电子书借阅,将图书馆搬出实体大楼,让图书走进车站、码头、社区、百姓人家,让阅读无处不在、无远弗届。

  (@xzz0616)

  让图书流动起来

  实体图书馆藏书多,内容丰富,书香馥郁,但电子阅读的逐渐普及,消解了实体图书馆的作用,也从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实体书店为什么不能流动起来?只有让散发着书香的实体图书流动起来,更有针对性地方便百姓阅读,乃至“送”到群众手边,才能展示图书馆的存在价值,让书香在全社会飘散。

  2003年11月,广东启动流动图书馆,全国各地的流动图书馆不断涌现。具有独特的节约、灵活、方便、主动等特点的流动图书馆,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会更好满足人们的读书需求。建设书香社会、盘活实体图书馆,让图书资源流动起来,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径。

  (@毛开云)

  在“差异化”中找优势

  “腹有诗书气自华”。图书馆是精神的寄托,是不可取代的所在。尽管电子阅读量大大增加,甚至有成为主流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网上阅读门槛较低,对一些缺乏甄别力的青少年来说,难以形成正确的阅读导向。

  电子阅读无法企及的地方,正是实体图书馆创造增量的空间。实体图书馆可以收纳经典好书,将不同类型的书分门别类,满足读者的差异化需求;也可以营造安静温馨的读书气氛,让人们享受沉浸于书香的静谧。一本好书,一缕阳光,一杯咖啡……与虚拟空间相比,实体图书馆可以打造实实在在的精神栖息地。

  (@Gaea·佳)

  竞争压力是改革契机

  近些年,电子图书的日渐普及对实体图书馆造成了极大冲击,一些实体图书馆陆续出现了经营困难、整体利用率下降等问题。穷则变、变则通,竞争的压力,也是改革的契机。比如,一些图书馆通过灵活调整营业时间、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提高馆内图书质量等举措,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图书馆不能再静止地矗立在原地成为孤零零的建筑,而要“动”起来。比如,可以形成一点多线的图书馆布局,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定期举办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人们的读书兴趣。更加主动地走近群众,发挥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实体图书馆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春夏秋冬)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21日 05 版)

(责编:耿聪、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