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王学明:凭学历借阅历史文献不是好方法

2015年04月20日08:50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王学明:凭学历借阅历史文献不是好方法

  近日,有市民反映,根据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规定,阅读该阅览室图书需要具有研究生及以上文凭或是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研究人员,这一规定被读者质疑“有歧视嫌疑”。为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前往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探访。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有此规定,但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古籍等历史文献,减少使用频率。(4月19日《北京青年报》)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也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对一个人成长来说影响深远。我们知道,地方之所以建立图书馆,就是为了广大市民提供阅读图书的场所和读好书的机会。因此,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方便市民读书,应该成为地方图书馆的首要职责。

  一些图书在市面上稀缺,有的市民想看恐怕也不好买到,这就需要到地方专业的图书藏馆去借阅。然而,透过该篇报道,我们看到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却作出了这样的规定,阅读该阅览室图书借阅者需要具有研究生及以上文凭或是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研究人员。而我们知道,规定中的这部分人只是一小部分。换句话说,首都图书馆的历史文献成了某些人的专供,而大部分群体只能“望洋兴叹” 了,这也难怪有读者质疑该图书馆的规定有制造歧视之嫌。

  按照工作人员的说法,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古籍等历史文献,减少使用频率”,工作人员如此解释也在情理之中,一来历史文献由于存放时间长久,在借阅中容易出现破损之类的问题。二来一些历史文献稀缺,一旦丢失无法补缺。但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图书馆为民服务的宗旨,地方设立图书馆的目的就是方便市民阅读图书,岂能设置这样那样的规定减少书籍使用频率呢?

  其实,笔者认为,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大可不必作出这样带有歧视性的规定,而应该积极创新思路和工作方式。既然历史文献容易在借阅中产生破损,那何不将其做成仿本,这样不但方便了市民阅读,而且也保护了历史文献。现如今科技不断迅猛发展,互联网也开启了全民网上阅读的时代,图书馆可以把那些容易损坏的历史文献做成电子版发布在网上,这样市民足不出去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笔者相信这些办法一旦付诸实施,恐怕要比制定一条“有歧视嫌疑”的规定强百倍吧!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