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堂吉伟德:“菠萝科学奖”让人在幽默中提升科学素养

2015年04月13日08:24 |
小字号
原标题:堂吉伟德:“菠萝科学奖”让人在幽默中提升科学素养

  文|堂吉伟德

  一根棒棒糖究竟能舔几口?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呵呵”的网络功能是什么?昨晚,2015年菠萝科学奖颁奖礼在杭州举行,9个国内外“有意思的”的科研成果或事件获奖,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汪奎的硕士毕业论文《“呵呵”的网络功能研究》摘得新增设的语言学奖。此外,颁奖礼上还发布了2015“城市好奇心指数”,上海好奇心位列全国第二。(4月12日 中国日报网)

  菠萝科学奖被誉为中国版的“搞笑诺贝尔”,到今年已然走过了4个年头,“好笑而严肃”是此奖的最大特征,也因为其“无厘头”的娱乐元素,而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确实,“关注一朵浪花的起歇,关心一只蛤蜊的幸福”,好奇才能催生兴趣,也才能获取求解真相的动力:牛顿因为一个苹果而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偶然的背后都有必然的因素,荒诞的载体之下,都有着严肃的科学规律。

  4年前,“石头剪刀布”游戏被学者用到一项正儿八经的科学研究中,但却被被讥笑为“吃饱了撑的”。实际上,“石头剪刀布”不仅是一种概率研究,还包含了物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内容,并成为博弈论、微观经济学、优化算法理论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本科教学教程的参考内容。国人的这种不认可并保持讥讽之态,恰是科学素养不足的必然结果,也成为检验实际状况的最佳注脚。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正是科学素养上差异,才使得“石头剪刀布”的研究成果面临着“内冷外热”的不同遭遇,也才使得“菠萝科学奖”有了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菠萝科学奖”的内容看起来荒诞不经,然而其载体却极为严肃——“菠萝科学奖”是由浙江省科协支持,浙江省科技馆与科技媒体果壳网合力打造的科学奖项。“向好奇心致敬”是菠萝科学奖的口号,其最大的作用,不仅在于为那些有想像力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借此达到了科学常识的宣传,科学认识的矫正,让社会大众在娱乐之中去重新审视科学的内涵,有助于培育更高层次的科学素养,从而让科学更好的走进大众。

  一直以来,国人都认为科学必须是严肃而庄重的课题,不允许也不可能做到“娱乐化”。正是这样的认识偏见,使得科学似乎变得“可望不可及”和“不近人情”,从而导致很多人对此敬而远之。在科学的普及和推广上,同样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国内的科普读物大多都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而毫无生趣,在普及的效果上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国外,搞笑诺贝尔奖诞生于1991年,至今已连续举了二十余届,在普及科学常识,提高大众科学素养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很显然,“菠萝科学奖”承载了类似的功能,理应获得致敬与点赞。

  实施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以大众科学素养的提升作为基础。“菠萝科学奖”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解决认识误区还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原来,科学跟生活一样可以娱乐,科学精神与生活态度也可以如此相似。把严肃与活泼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推进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来源:齐鲁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