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叶:一张莫言旧照到底能说明什么?

近日,北大教授、“大嘴”孔庆东在微博上贴出一张黑白照片,并配文称“文学虚构可以改变真实记忆,甚至作家也会迷失真我。”尽管孔庆东并未点名,但网友很快发现,照片上的小男孩是中国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一时间,关于莫言的作品、人品,甚至那段历史,都成为了网友口水战的内容。(2015年4月10日《新闻晨报》)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么孔庆东用莫言的旧照暗指莫言称幼时常常饥寒交迫的情况实为造假也算有理有据。毕竟照片中的莫言确实白白胖胖衣服合体,并没有给人饥寒交迫之感。所以孔庆东微博一出,才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而莫言的作品和人品,以及事情的真实情况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然而,“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也不一定为虚”。公众或网友时常保持一颗质疑的心态不仅不是错误的,反而值得效仿。公众有权知晓新闻事件究竟是真是假,当然,也应该知道一张旧照到底能说明什么?
照片的确可以反映当时的事实,但不代表所有事实。孔庆东贴出的莫言旧照,是莫言和堂姐的合照。照片中的莫言白白胖胖,穿的棉袄整整齐齐,裤脚也并不是他声称的一长一短。在1962年,人们的温饱普遍没有得到解决,饥寒交迫是很多人对现实环境的真切感受。莫言能穿戴整齐与他之前声称自己小时候缺衣少穿看似确有违背。但在当时,照相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稀奇事儿,更不必说是好奇心十足的小孩子,在学校总得顾及自己的仪容形象也是有可能的。
孔庆东在没有获得莫言的许可下,在微博中贴出莫言的旧照来赢得网友的关注,是否有侵犯当事人肖像权的意味。虽然,对于这张旧照,莫言并没有私藏,在他的散文集中《从照相说起》也公开出版过。但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抛开事情的真相不论,孔庆东未经莫言同意,使用莫言照片本就已属不该,更应该受到惩罚。
最后,孔庆东作为北大教授,本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模范。教授的职责本是在学校教书育人,同时在自己的学术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从而在人们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有空在微博上挖墙脚,从而在网上引起舆论风波不如多专心于自己的教育事业,这样才是值得人们称颂的教授。
总之,孔庆东贴出的莫言旧照能反映一些事实,但却不能代表莫言小时候的全部事实。同时,这样未经别人允许在微博上公开贴照暗指别人造假,又岂是一个著名大学的教授所为呢?不管事实究竟如何,以一张照片的方式来论孰是孰非到底显得有失偏颇。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