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胡兵为何要炫富
在胡兵的财富中,房屋增值占了很重要的一块,换言之,只要当年投资,则身不动膀不摇,他和“穷人”们财富差距自动变得越拉越大,如由此走向固化,甚至代际传承,挤压了将来年轻人的向上空间,那该怎么办?
5170万的豪宅,2亿元衣服鞋包,称赴日花10万人民币的中国游客“都是穷人”……明星胡兵一番言论惊呆日本观众,虽有不当剪辑因素,但其中信息值得玩味。
也许,正如在微博中解释的那样,胡兵只是想展示“中国年青的一代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富足生活”,为准确表达观点,胡兵特意不说日语,而是使用中文,可这个上进、励志的故事不仅没能感动他人,反而引来红眼病。
好故事却引发负效果,这在当下不罕见。一方面,我们与世界仍有许多隔阂,仅靠本土经验理解世界,必然存有盲区;另一方面,过于匆忙地博取别人认同,心态上已经失衡,难免说蠢话、办蠢事。
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确实取得进步,但毕竟只富裕了一代人,在处理财富与生活的关系上,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刚发家的人都喜欢炫耀,因为贫穷的记忆仍在脑海中徘徊,穷根未断的情结仍左右着行为,而从小生活在富裕中的孩子们,如善加引导,也许会表现得更得体,因为这些是与生俱来的,无需炫耀。
当然,这要建立在两个前提上:首先,贫富差距不大,不至于让财富异化成人的身份、地位象征;其次,在追求财富外,社会为个体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比如权利、公益、学术、道德等。
马斯洛曾提出人格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需要处于最底层,社会、尊重需要更高级,而自我价值实现需要为最顶层。
胡兵是个很努力的艺人,他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实现需求”,但这需要不断突破旧有框架,既不踵武他人,也不抄袭自己,这只能通过对自我、对社会的不断批判来完成,可他并无这个空间与能力,只好移花接木,用“咱有钱”来填补价值的真空,而这样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怎可能赢得别人尊重?
我们是人,我们不断奋斗,往往基于形而上的理由,无视这个基础,则一个有钱的强盗岂不也会变成偶像?人人争相为盗,这样的社会如何维系?
现实是,胡兵展示不出自己价值坚持的一面,甚至对价值本身缺乏深入探寻与思考,所以只好不断炫耀豪宅、装修、衣服、名表……这种“精神贫穷”真是胡兵一个人的问题吗?看看街上那些豪车,官员们手腕上的天价手表,小白领们献血换来的名包,不能不说:在今天,具备嘲笑胡兵资格的人并不太多。
炫富是发展中社会的幼稚病,而胡兵只是其中一个投影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在胡兵的财富中,房屋增值占了很重要的一块,换言之,只要当年投资,则身不动膀不摇,他和“穷人”们财富差距自动变得越拉越大,如由此走向固化,甚至代际传承,挤压了将来年轻人的向上空间,那该怎么办?
(来源:北京晨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