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董立坤:僧人劝捐是别样的“最低消费”

2015年04月08日16:45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董立坤:僧人劝捐是别样的“最低消费”

  作为大陆首批5A级景区,坐落于河南登封市嵩山的少林寺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然而近年来,这座千年古剎少林寺因“商业化”发展备受批评。而清明节期间,少林寺推出祈福消灾法会活动,借机要求信徒捐钱。原本记者拿出20元人民币欲捐,正在旁边的一位僧人看到后却走过来告诫道:“施主都是捐100元,请捐100元。”(4月8日中国日报网)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100元的香火钱似乎并不多,但是捐款毕竟是一种自愿行为,20元的捐款都不被放在眼中,甚至要求“统一规格”,向别人看齐,笔者着实不知道少林寺僧人如此劝捐的底气从何而来?“请捐100元”的劝诫不仅背离了捐款人意愿,更像是人为的设置了一道“门槛”,莫非这就是所谓的“破财免灾”?而且是不是只有在这样的情形下,所谓的“祈福消灾法会”方能奏效?这样看来,与其说是捐献,倒不如说是一种“最低消费”更为恰当。令人费解的是,究竟从何时起,一直号称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家圣地----少林寺竟然也成为了一个“消费场所”。

  当特权变为霸权,底线就没了。从本质上而言,少林寺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寺庙,之所以闻名世界“沾”的是中华文化的“光”。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佛家文化,都在无形之中给这座普通的寺庙增添了一份神秘,增加了一份韵味,这是中华文明孕育结果,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积淀。世界上只有一个少林寺,“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我们也不是不懂,但是少林寺并不是某个人的少林寺,也不是某一群体的少林寺,它是属于整个中国的,是所有华夏儿女共同的财富。虽是寺庙,但它并不是宗教或僧人的专属,他们所享有的应该仅仅是使用权而非占有权。千年古刹拥有自己的尊严,它不应该更加不能沦落为某些人或者某批人借助特权而发家致富、谋取私利的工具,否则失去的很可能就不仅仅是尊严了。

  当商业战胜文化,本真就没了。诚然任何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少林寺亦是如此。我们不反对僧人募捐,这是他们传统,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打着“募捐”的旗号为所欲为。僧人劝捐的行为,从狭义上来讲,是僧人的世俗化、功利化,从广义来讲,则是商业化运作与传统文化的角力,而结果显而易见,金钱功利占据了上风。如果说少林寺的商业化运作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尚可理解,那么这种类似于“最低消费”的劝捐就是对少林寺作为佛门圣地的尊严的反复践踏。商业化运作也应该有一个底线,丢掉了底线,也就失去了本真、失去了自我。一个抛弃了清规戒律的寺庙又怎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寺庙呢?又怎会是一个佛门清修之所呢?没有了底线,失去了本真,留下的只是一个挂着佛门圣地空壳的建筑、一个充斥着铜臭味的金银宝库、一个世俗之中的销金窟罢了。

  一碗饭、一口水、一素衣,传道授业、普度众生的道家高僧已然不见踪影,不知一苇渡江的达摩祖师倘若知道后世来者竟然变得如此不堪,是否还会提出脱俗出世的理念呢?当“千年古刹”沦落为“千年古杀”的时候,也就是少林寺被世人所摒弃之时,别让商业化运作伤了文化之根本,更别让“最低消费”伤了亿万华夏儿女的心,千金易得,真心难求,莫让佛门清静之地沾染了“俗气”。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