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将权力之手从殡葬市场撤回来

2015年04月03日15:05 | 来源:新民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将权力之手从殡葬市场撤回来

  胡印斌

  清明临近,“死不起”又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新华社日前披露了殡葬业多重乱象,如骨灰盒毛利率轻易超50%、不收回扣成异类、一些地方民政部门和殡仪馆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等等,“死不起”的背后是近年各地殡葬业职务犯罪高发,且往往是窝案、串案。

  畸高的殡葬消费,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痛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这一问题越来越具有了普遍的民生意义。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都会面临人生“最后一站”。

  此前热热闹闹的殡葬改革,似乎并没有达到民众的预期。其中,政府定价(如火化费)固然无法突破,但围绕着火化等基本服务,却滋生了诸多花更多钱的“选择”,而且这些“选择”几乎都是必选项;至于骨灰盒等殡葬用品,则一路走高,利润率超过100%并不稀奇。原本应该自由竞争的市场价格,非但没能以多样化的选择满足市场需求,在一些地方,却因为存在垄断、缺乏监管,只就高不就低。

  深陷窝案之中的殡仪馆负责人为何能够与相关企业勾结牟利?这是因为,一些地方的殡仪馆基本上垄断了当地的殡葬事宜,企业产品若想进入殡仪馆,必须打通殡仪馆馆长这个核心环节。而在现实运作中,需要打点的环节又远不止“馆长”一个,由此提高的成本,只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另外,在殡仪服务、公墓经营方面,尽管民间可以投资兴办经营,但民政部门不予审批仍是绕不过的障碍。也就是说,所谓“殡葬市场”仍是一个扭曲的深受干预的伪市场,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市场。

  原本寄希望于分出层次、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改革,在现实中却未能达到初衷,实在令人遗憾。这中间固然不排除殡仪馆及相关企业“逐利”的因素,但根本原因依然在于公共权力缺乏约束。正如专家所言,殡葬领域贪腐高发,根源在于政企不分、管办不分。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殡仪馆是民政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甚至民政局殡葬管理处与殡仪馆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现金充裕的殡仪馆极易成为民政部门的小金库、少数领导的提款机。于是,在一些地方,殡仪馆可以在政府部门眼皮子底下肆意逐利,相关部门还可以在审批上设置障碍,使其他人难以进入市场,以达到垄断的目的。

  也因此,若想清除愈演愈烈的殡葬暴利及腐败问题,关键在于切实约束公共权力,简政放权,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一方面,政府“买单”或提供补贴,向民众提供基本的殡葬公共服务。那些有更高消费需求的民众,则通过市场化路径来满足,而破除垄断,是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要尽快落实管办分离,将政府部门伸得过长的权力之手从殡葬市场撤回来,彻底改变“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现象,并在打破殡葬垄断,激活市场主体的同时,以更严密、更常态化的监管落实管理责任。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