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国乎?学乎?

2015年04月02日15:21 | 来源:新民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国乎?学乎?

  吴强

  国学要入高考,消息传出,见仁见智。一句话、一篇文、一样措施、一件事情,总是有利有弊,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批评者总能找出一点来,用显微镜或放大镜,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本来,这事也不容易放在秤上称出个斤两轻重来。

  那么,问题就来了,什么是国学呢?这个问题,100多年前的中国文化界,就曾有过激烈争论。争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说国学不是什么,比说国学是什么要容易。西哲总不是国学、神学总不是国学、西方坚船利炮也不是国学。但国学究竟是什么?从这次的通识教材看,主要是四书外加道德经,换言之,主要是儒学外加老子。

  那么,问题又来了,其他如阴阳家、法家、墨家、名家、纵横家、农家等会不会也起而要求跻身朋友圈呢,要知道先秦的时候可是孔墨并称的。即便只说儒学,孔墨之后,儒分为八,有八个流派,孟子是其一。老孟是在后世发展中慢慢升格而孔孟并称的,更不要说四书要到南宋朱熹才形成现在的格局。

  当然,即便是这样一层层剥下来的“国学”,也有其绝对的价值。

  梁启超曾有比喻,“《论语》如饭,最宜滋养;《孟子》如药,最宜祓除及兴奋。”《大学》《中庸》和《道德经》同样字字金精美玉,开卷有益、耳濡目染,对提高自身修养都有莫大帮助。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担心师资不够、唯分数论、僵化学习的观点都有点过分操心了。所有这些批评,用来批评任何一项目前已纳入高考的学习内容其实都是适用的。既如此,何须对国学另眼相看?

  其实,只是因为生而为中国人,才有“国学”问题;如果生在地球其他地方,一样有人类优秀文化的滋养,有其自己的“国学”,其中必定不乏闪耀真理光辉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讲,国学问题中,比“国”更应当让我们留意的恐怕是“学”。真正去学,才真正让自己受用,就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说,我敢打包票,谁读谁知道。

  君不见,《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