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彪:让殡葬业回归公益需改革和法治给力
文丨付彪
清明又至,处处哀思。审视殡葬行业,无疑更添“死不起”的蚀骨之愁。“一条龙”打包屡禁不止、殡葬服务十倍暴利已成行规、墓地利润超地产、以墓养守……据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2013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民殡葬服务代理率约为50%,部分殡仪馆的市民殡葬服务代理率更高达70%。(3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
有媒体曾经披露过一份“丧葬清单”:一个成本只有几十元的骨灰盒,可卖到三四千元甚至更多;一个墓穴动辄上万甚至十几万元;而给殡仪工作人员的“白包”、运尸费等无一不是收费名目。即使不选择“一条龙”服务,家属遭遇的暴利环节也避无可避。从港股上市的中国生命集团25日发布的2014年年报便可得到佐证,核心殡仪服务的毛利水平高达80.6%。
舆论对殡葬业的高度关注,无一不是与其暴利相关,以至有网友称,这是宰死人“最后一刀”的黑色行业。可以说,在殡葬业垄断的大背景之下,“死不起”已成为严峻现实。“服务亏本骨灰盒补,管理亏本墓地补。”这种漫天要价、说一不二,强化的无疑是绝对的“资源优势”。
我国基本殡葬服务虽然早已实行政府定价,有的地方甚至予以免费,但殡葬乱象依然难除,归根结底还是垄断问题。笔者以为,打破垄断,遏制暴利,出路在改革,根本在法治。只有彻底推行殡葬服务市场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摘下殡葬服务“事业单位”的牌子,消除“有形之手”的参与,才能让虚高的殡葬价格降下来,才能让令人不满的服务水平提上去。
同时,还应从法律上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责边界。目前,殡葬行业监管涉及民政、工商、卫生、物价等多个部门,监管主体颇为分散,而民政部门又往往只有行政告知权和制止权,没有行政处罚权,削弱了对殡葬事务管理职责的履行能力。因此,有必要推进《殡葬法》出台,构建一套非营利性占主导、经营主体多元、操作性强的殡葬法律体系,确保政府部门对殡葬业的有效监管和公众的全面监督,促使经营者放下宰人的“刀子”,真正使殡葬业回归其公益属性。
延伸阅读:
付彪:慈善正能量需用法规制度来保障
付彪:秉承“马上就办”提升群众“获得感”
付彪:别让“以爱之名”任性消费公众爱心
付彪:总书记“人才战略观”具有“强大效应场”
付彪:去哪儿植树?义务植树不应只限于“种”
(来源:齐鲁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