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解放“人”只是第一步
广东省政府日前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三年将累计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近年来,珠三角各地已经提前开始部署“机器换人”工作。一方面,这一转变多少是“顺势而为”:连年用工情况吃紧,企业老板们心里自然会算账,与其每年都花费巨大力气招普工,不如一次性投入大一点,以机器人替代普工。此外,机器人上阵对于制造业还有提高效率、提升操作精度的好处,比如在汽车装配等领域,产品线的机械化程度往往是判断产品质量好坏的直观标准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东制造业要转型升级,“机器换人”只是迟早的事,晚换不如早换。
另一方面,这一转变也是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内,有“机器换人”趋势的并不止广东,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同样少不了机器人的身影。对机器人的需求将在未来不断膨胀。正因为此,广东企业除了自身要做好机器换人以外,更要提前布局机器人生产行业。当然,目前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已经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随着“中国制造2025”路线逐步清晰,国内的机器人制造行业还将迎来持续利好。广东企业要稳住行业地位,更要让产品走出广东,走向全国甚至全球,创造广东新的制造业亮点。
不过必须看到的是,机器人产业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一种,目前高端市场还是国外品牌唱主角。有媒体报道,国内很多机器人厂商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不多,企业销售利润中的相当一部分都需要向外企购买专利,或者直接进口核心部件。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担忧的信号。在以往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我们早已认识到一个道理,没有低端的产业,只有低端的产业链条。反之亦然,看起来高大上的机器人产业,其实也存在研发设计这样的高端链条,与装配、物流等低端链条。广东要发展机器人产业,应尽量用好“后发优势”,切勿“起个大早却赶了晚集”。只有开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从利润薄、技术含量低的低端产业链条中挣脱出来。
广东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正当其时。但在“机器换人”的过程中,人力资源或者说人力成本从生产线上解放了出来,这只是第一步。把这些人力投入到哪个地方,这一选择同样至关重要。只有储备更多高端人才,加强职业培训,让“人”从生产岗位走向研发岗位,把劳动密集的工作交给机器人,把智力密集的工作交给人,广东才能在这一波全球性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不仅成为产品的应用地,更成为科技的输出地。 (张涨)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