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朱鹮》:撕裂轻盈之美的现实疼痛
舞剧《朱鹮》以国际珍稀保护鸟朱鹮为题材,表现人类在近代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与自然、与环境、与各种生灵相伴相生休戚与共的同命关系。初看这个介绍,不禁心生疑窦,如此复杂、沉重的话题如何用以唯美著称的舞剧呈现呢?日前在上海大剧院观赏完由上海歌舞团原创的舞剧《朱鹮》后,不得不为之叹服。
《朱鹮》分为上下篇,上篇展现了农耕时代,淳朴的村民与优雅的朱鹮和谐相处的美丽图景。女舞者们穿着红色的舞鞋,前短后长、白色为主间以橘红色的“羽衣”,形象地展现了朱鹮亭亭玉立的造型,而当舞者们舞动起来时,带有古典芭蕾、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韵律、美感的独特舞姿,栩栩如生地呈现了朱鹮的矜持、高贵,尤其是头部的轻点、转动等微妙动作酷似鸟儿。鹮仙与樵夫的双人舞深情而浪漫,其中,樵夫模拟鹮仙舞姿的细节,让人莞尔,樵夫从开始的笨拙模仿到后来的舞姿灵动再到最后与鹮仙合二为一地和谐共舞,体现了人类与朱鹮之间的圆融一体、情意相通,这种不同生灵间的真挚情感已远远超越了世俗爱情的境界。
而这些空灵的景象在舞剧的下篇,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舞台的背景变换成了荒芜的废墟,幽暗的灯光下,一群舞者穿着灰色的服装跳着现代舞,他们神情黯淡,动作机械,甚至曲起双臂掩住口鼻,让观众立刻联想到自身所处的糟糕的环境,恶劣的空气。极具现代化的气息,压抑阴郁的氛围,恍惚间,让人有种错觉,仿佛穿越到了另一部舞剧,但一片飘浮在空中的、被一个个路人急速抛掉的羽毛又让人牵挂起朱鹮,此时再次出现的鹮仙,“羽衣”的前胸处已由粉橘色变成了灰黑色,原本优雅、轻盈的舞姿变得焦虑、沉重,她与青年的双人舞依然缠绵,却饱含了忧伤,一同感受着环境之虞下的生命之痛。
从上篇到下篇,直接从远古切换到近现代,两个极端对立的舞台效果间的对抗极大地增强了戏剧张力,更让人有一种被撕裂的痛感。刚入下篇,观众脑中还意犹未尽地回味着“吉祥之鸟”列队行来的款款舞姿,眼前呈现的却是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后朱鹮们的死亡群像,生命被扼杀的惨烈,不由唤起了正承受着破坏环境的恶果的人们的现实疼痛。下篇后半段中,朱鹮成为博物馆内的标本,学生们到此观摩,这一部分的场景叙事稍显突兀,却也体现了编导将视角直接切入现实的用心。舞剧最后,朱鹮又重生了,也意喻到了今天曾濒临灭绝的朱鹮又出现物种复苏的吉兆,此时台上再现的美也显得更为珍贵。如果舞剧《朱鹮》止步于上篇的美轮美奂,那么只能达到让人赏心悦目的审美浅层,幸而有了下篇美被撕裂的现实呈现,引发人们切肤的疼痛,才能激起深层的反思。
简约、质朴的舞美设计,大写意的舞蹈语汇,铺排中强烈的视觉冲击,舞剧以特有的艺术魅力凸显了一个深邃的主题: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同时,也正因为有了沉重的立意、丰富的文学内涵,才使得朱鹮们的轻盈之美有了更为深刻的内在支撑。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