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愿“假期福利”带来教育生态的渐变
2015年03月25日16:34 | 来源:荆楚网

原标题:李亮:愿“假期福利”带来教育生态的渐变
昨天,中国人民大学一则“只有春假还不够,春假有8天”的通知,悄然在微信朋友圈走红。自2008年起“五一”黄金周“瘦身”,人民大学依旧坚持“春假+五一”8天长假模式。人大师生表示,“春假”作为学校给的“特殊福利”,是一年一度的“春游日”。(3月25日《北京青年报》)
大多高校的假期安排,从暑假到寒假,从寒假到暑假,两相交替、循环往复,看似循规蹈矩,却失去了灵活与多样,缺乏色彩与生气。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学生在假期里做过什么、错过什么,往往是其大学生涯的缩影,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而学校如何放假、怎样安排体现了管理智慧,彰显了人文情况,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生态。人大“放春假”,放假不放手,科学调配教学时间,倡导开展“人大使者家乡行” 活动,引导年轻人走进社会,融入自然,良苦用心和真诚善意可见一斑,值得点赞。
大学需充满学术氛围,也应该弥散着生活气息,要给予年轻人更多的闲暇,去野外体验,去社会历练,而不是“宅’在一校之内,闷头做学问。不同的假期安排背后是不同的教育观,“春假”这样的假期能换来学生诗意的生活,拓展成长的空间,教育生态也会因此受益,日臻完善。所以说,大学放假可以借鉴“人大”模式,探索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甚至因专业制宜,让假期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如农业类大学或院系可以放“秋假”,引导师生去田地里劳动实践,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等等。如此一来,“假期福利”的量变积累必然逐渐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观、学习观,带来人才培养方面的质变。
这一方面,有关教育部门也应该发挥作用,引导更多学校在放假方面由此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更多教育教学的环节上动脑筋、讲智慧、重效果,不仅教会年轻人如何工作,也告诉他们怎样生活。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