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凭栏处:如何更好地培养免费师范生

庞丽娟
2015年03月19日08:1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师资短缺、质量不高、年龄老化等现实困境,国家于2007年在6所教育部属师范院校探索实施了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

  六年实施下来,尽管从中央、相关部委、高校与地方政府等各方面都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从教意愿不强,尤其是难以到农村地区任教。

  如何使免费师范生能够“学得好”“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我们在多年持续研究探讨的基础上,认为进一步调整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有几个着力点。

  以中西部地区地市属或省属师范院校为重点推进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一方面是因为地方师范院校是我国师范教育的主力军,面广、培养规模大;另一方面其学生多以当地生源为主,对乡村及其文化、教育与当地百姓更怀有深厚的感情,更有利于激发其对家乡的热爱的情感,毕业时更可能愿意立足本省就业,更可能下得去,并扎根当地农村教育。据统计,云南省10余所本科师范院校的毕业生80%以上都回到了基层任教,并有许多毕业生甚至到村小等最基层的学校从教。

  加强调研论证与合理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市政府应根据国家教育发展需求,组织深入调研,摸清本辖区内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队伍主要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省情、市情,当地教育发展趋势、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需求等制定本地区长远师资培养规划,尤其对免费师范生的招生规模、布局、培养层次、学科与专业设置等关键问题做出适宜的规划。

  完善选拔机制,探索实施直接录取和二次录取相结合的招生方式。增加面试与职业性向测试环节。面试环节重点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教师素养、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度和热爱度,沟通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启迪智慧的能力等,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职业性向测试重点考查考生的个性气质、性格特征是否适合从事教师职业。探索实施直接录取和二次录取相结合的招生方式。

  进一步建立适宜有效的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与机制。大力加强免费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度和“趋农”性向教育。创新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实施定向招生和定单式培养模式,“3+1”模式即前三学年进行宽口径培养、第四学年实行职业分流培养。

  建立健全免费师范生考核与淘汰、流动与退出机制。培养院校应在每学期末对师范生进行动态评估,对表现不良、考核不合格或不思进取者予以淘汰。同时,鼓励有志的优秀青年就读师范专业。鼓励学生在入学第二年根据自愿的原则,申请转入免费师范生行列,学校择优确认。对成功转为免费师范生的学生,应补齐其应享受的免费师范生的各种待遇。

  以鼓励性为主、约束性为辅并特殊支持在农村贫困地区从教等,积极引导师范生长期从教。从国内一些地方的探索实践看,如江苏、新疆等地,均正在探索实施5—6年服务期。从教师成长规律看,一般教师从新手成长为业务骨干,大概需要5—6年左右;且现行人事劳动合同一般也以5年为一周期。因此,建议免费师范生服务期限调整为6年左右。建立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从教的特殊奖励与激励制度。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国家督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19日 18 版)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