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辟谣不过夜应该是政府本分
在信息发达的现在,辟谣不过夜应该成为政府的职能、本分,无视谣言甚至粉饰谣言的做法只会越弄越被动,使事态恶化甚至失控,从后者角度看,能及时辟谣,其实也是给政府未来的工作节能。
自“平安北京”去年9月入驻市公安局民生服务平台以来,每当有扑朔迷离的消息传开,就会立刻有大批网友第一时间从这里得到实情,到目前为止,“平安北京”累计向社会发布各类资讯4470件次,辟谣200多条,实现了辟谣“不过夜”。
去年7月25日,“北京有八个孩子被偷,主要用于非法人体器官交易,朝阳一派出所抓获了2名嫌疑人并供认这次有200余名人贩子进京”的消息,出现在很多人的微博、微信上,关注和不安随即而来。监测到这一信息后,“平安北京”迅速核查,仅花了两个小时就彻底辟谣,一场不必要的恐慌就此消失。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谣言等不实之词随时都会出现在身边,成了影响人们生活的一个新问题,能以不过夜的速度,针对谣言发布真实情况,很显然,政府部门的应急能力在这一问题上交了满意答卷。
在一些国人既往的印象中,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或者传言,政府部门第一时间做的不是辟谣,不是公开信息,而是封锁消息。之所以如此,无非是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担心实情曝光后影响官帽、官位和部门的形象,或者是因为工作不到位,甚至存在见不得光的猫腻,担心信息公开后,会令丑事败露,或者是因为很难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如此掩耳盗铃的结果就是谣言满天飞,时间长了,有的人变得更愿意相信谣言,相信小道消息,因为他们觉得政府是“报喜不报忧”。
事实上 ,每当突发事件或者是灾难,人们第一反应还是找政府,很多在灾难中幸存的人,在回忆当初时都会说:“相信政府不会不管我们的”,这种对政府的信任基于政府在民众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就包括在谣言出现时,政府能以正视听的权威发布,它的价值不仅是辟谣,辟谣之后就一了百了,而是带着承诺的,谣言涉及到的领域,如果有薄弱环节,正好是查找和纠正的机会,就此避免谣言涉及的问题真实发生,这也就要求政府官员们,在日常生活中真实及时地体察民情,至少知道身边发生了什么。
之前很多伪劣产品被曝光时,都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要不是有记者暗访可能还在欺世盗名。如果相关部门是称职的,像屡屡提倡的深入生活,扎根于群众,这样的问题不会看不到,能否及时辟谣与此类似,都需要官员接地气。在信息发达的现在,辟谣不过夜应该成为政府的职能、本分,无视谣言甚至粉饰谣言的做法只会越弄越被动,使事态恶化甚至失控,从后者角度看,能及时辟谣,其实也是给政府未来的工作节能。
(来源:北京晨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