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神马都是浮云

2015年03月14日14:59 | 来源:新民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神马都是浮云

  叶 开

  我在乡村上小学,那是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一个热带世界:闲时烈日当空汗水淋漓,忙时刮风下雨洪水滔滔。当时条件简陋,物质贫乏,但走过山头有鸟儿鸣叫,路经小溪有鱼儿游动,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飘啊飘。极目远眺,遥远山峦若隐若现,庞然水库望不到边。小孩子自有乐趣——上树掏鸟蛋,下河捉鱼虾,倒挂在大榕树上,像丝瓜一样慢慢长大。还可以玩泥巴,啃甘蔗,在漫无边际的甘蔗林里捉迷藏,在黄泥小路上相互追逐,男同学女同学互不买账,说些不三不四的话,有时一哄而散,有时拉帮结伙。但吵嘴归吵嘴,转眼就会结为死党。

  当时没有“神马都是浮云”这个好词好句,也不可能体会人们把“什么”读音谐趣化变成“神马”的内在情绪,但是我们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理智名句。现在社会变化急剧,远远超过我们当时的想象,数理化高材生失业的也不是没有,而新媒体时代的各种崭新的空间,也让时代新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一直在想着流行词与时代的关系,这里面隐藏着深深的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秘密。我们被时代的巨潮冲刷,被时代的巨轮碾压,因为缺乏坚定的价值和信念,也缺乏弹性精神空间,很容易地被冲刷成了丝瓜瓤,被碾成了薄纸片。是的,我们想着:在时代面前,我们如此渺小。无论我们之前坚持什么理想,在现实面前都不堪一击。对于一个心灰意冷的人来说,神马都是浮云!连“神马”都是浮云,是那些轻飘飘无关重要的东西,不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情怀。社会情绪变成这样,就不太妥当了。

  物质贫乏时代,我们不乏胡思乱想,更不缺远大志向。学校里营养不良的老师拖着羸弱的身体,在讲桌后向我们灌输各种伟大理想。我们的班主任数学张老师透过啤酒瓶厚底眼镜,忧心忡忡地看着我们,这位在上世纪60年代扒车去过北京天安门的好汉内心里翻滚着什么样的豪情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注意到他的一条眼镜腿掉了,用铁丝拧起来挂在耳朵上,偶尔会调皮地滑出来,一条单腿挂在张老师耳朵上荡秋千。张老师自称在很远的地方看见过毛主席,但是拿不出令我们信服的证据来。他说,天安门广场你以为是村里的晒谷场?啊?天安门广场啊!天安门广场有一百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人头比我们学校周围山上的甘蔗林还要多。张老师在那里把自己的解放式胶鞋弄丢了,他说亲眼看见有一个红卫兵被挤掉了眼镜,弯腰去捡,转眼间就被浪头般涌过来的人淹没了。

  我们从没出过远门,无法想象天安门广场上挤满一百万人的浩大场面。有一次张老师带我们去郊游,大家站在水库边,看见一艘汽船贴着天边,像白纸远端的一只蚂蚁爬过,这让我们一班小猴孩都感到震撼,足足有一分多钟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这就是天安门广场!”张老师大手一挥说,“你们想想,这么大!”

  我们都崇拜地看着他。

  我同桌的张红看着张老师,连口水都流出来了。

  张老师总告诉我们要志向远大,要为革命事业献身,“好好读书,你们就可以去天安门广场了!”

  那时已经恢复高考了,张老师悄悄地在复习数理化,憋足劲要考大学。考了三次都失败后,张老师在我们小学毕业那年离开了学校。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是成为土豪还是被大浪淘汰了的沙砾,但记忆中总是浮现他那独腿眼镜,以及抱负远大情绪饱满的脸庞。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