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2015·中央厨房烹制新闻美味)

人民日报:两高报告,见证法治中国新气象

2015年03月13日09:0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最高法工作报告解读

  本报记者 徐 隽 史自强 张 文 赵 兵 白之羽

  3月12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正文18页、9800余字,还有32页的附件,图表、曲线、二维码图文并茂,历经28次修改,堪称一本中国法治“故事书”。

  公正司法保障人权

  【报告】各级法院对518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260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317件,制定《办理死刑复核案件听取律师意见的办法》,审结首例撤销未成年人父母监护人资格案件。

  【印迹】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在调阅大量案卷材料并认真听取申诉人、辩护人和检察机关意见的基础上,再审改判呼格吉勒图无罪。此后,内蒙古高院成立调查组,对法院系统相关责任人员开展调查。这是2014年人民法院纠正的12起重大刑事错案之一。

  【评说】河北省邯郸市副市长侯华梅代表:2014年,全国法院落实“疑罪从无”原则,纠正冤假错案,加强国家赔偿和司法救助,体现了司法的关怀和温暖。人民法院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以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对错案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对错案的发生,各级法院都要深刻汲取教训,进一步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

  司法为民保障民生

  【报告】依法制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判处罪犯753人,各级法院受理一审行政案件15.1万件,审结13.1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6.3%和8.3%,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执结涉民生案件21.9万件,执行金额87.8亿元。

  【印迹】2014年8月8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彼特·威廉·汉弗莱(英国籍)有期徒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及驱逐出境;判处虞英曾(美国籍)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5万元。这是首例在华外国人非法获取公民信息案。

  【评说】四川省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代表:2014年,全国法院坚持问题导向,践行司法为民,以司法手段保障民生,依法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期盼。司法为民是党领导人民司法的本质要求,既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要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提高司法效率,让人民群众从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阳光司法赢得公信

  【报告】视频直播庭审8万次,上网公布裁判文书629.4万份,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10万例,建立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世界最大的裁判文书网、执行信息公开网三大公开平台。

  【印迹】2014年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全国法院集中开展“让法治成为信仰”主题宣传活动。浙江“张氏叔侄冤案”当事人张高平和张辉走进最高人民法院,这一次,他们不是来申诉,而是来讲述他们与法治的故事。“我始终相信总有一天法律会还我清白。”张高平说。

  【评说】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白泉民代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2014年,全国法院以司法公开推进审判执行工作机制深刻变革,以司法公开和机制变革倒逼、促进司法公正。司法公开的深入推进,在为老百姓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让司法非议成为无源之水,让司法腐败无处藏身。

  监督司法惩治腐败

  【报告】全国法院查处违纪违法干警2108人,比上一年增长154.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对73名履职不力的法院领导干部进行党风廉政问责;查处利用审判执行权违纪违法干警863人,同比上升126.5%。

  【印迹】201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深入整治“六难三案”问题加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通知》,制定33项整改措施,深入整治“四风”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和“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问题,加强和改进司法作风。

  【评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莫小峰代表:人民法院从严管理队伍,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司法腐败,让群众感受到法院的新气象和法官的新形象。司法机关执行国家法律,直接关系群众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直接影响司法公信力。基层法院作风建设必须加强,必须纯洁司法队伍,完善监督机制,把司法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最高检工作报告解读

  本报记者 彭 波 罗艾桦 袁 泉 张志峰 王云娜

  3月12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代表们认为,报告回应了群众对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关切,也反映了检察机关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所做的不懈努力。

  惩治腐败不松懈

  【报告】201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查办各类职务犯罪案件41487件55101人,人数同比上升7.4%。其中,查办100万元以上的案件3664件,同比上升42%;查办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4040人,同比上升40.7%。

  【印迹】去年,检察机关办理省部级以上干部犯罪案件的数量同比增长了2.5倍。同时,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分子也不可能逃脱法律严惩。比如检察机关查明,河北省北戴河供水总公司总经理马超群多次利用职务便利,索要巨额财物,并通过虚开发票等手段,贪污巨额公款。

  【评说】广西大学教授陈保善代表:检察机关严肃惩处职务犯罪行为,体现出对人民、对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最高检还整合组建了新的反贪总局,这有利于将反腐败的关口前移,通过制度建设和有效监管,形成“不能腐”的态势。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制度,但仍然缺乏一些细则,建议加快反腐败立法,消除法律“盲区”,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法律监督不敷衍

  【报告】2014年,检察机关督促侦查机关撤案17673件,对不构成犯罪和证据不足、决定不批捕116553人、不起诉23269人。同时,对于在申诉或办案中发现的冤错案件,检察机关认真复核证据,依法提出纠正意见,监督支持人民法院纠错。

  【印迹】2014年2月18日,河北省顺平县北朝阳村村民王某报案称,一村民躺在地上,旁边有血迹。公安机关经侦查认定王某就是凶手,提请批准逮捕。当地检察院在审查中发现,王某的9次供述中,前后供述内容不一,身体多处受伤,曾受到刑讯逼供。最终,当地检察院依法对王某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

  【评说】黑龙江省金马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泽林代表: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在经再审、申诉或抗诉依法改判的案件中,仍然存在违法违纪现象。对于此类案件,只有纠正裁判结果的同时,启动对责任人的违法违纪审查,才能真正震慑违法违纪人员,有效遏制错案发生。检察机关应当落实并加强对再审、申诉或抗诉改判案件的违法审查及追责力度。

  保障民生不含糊

  【报告】2014年,检察机关将社会保障、征地拆迁、扶贫救灾等民生领域作为办案重点。最高检牵头制定了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共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16428人,同比上升55.9%。

  【印迹】2014年12月1日,两高《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施行。这部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生产、销售假药等7种应当酌情从重处罚的情形,为依法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

  【评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医生娘毛先代表:民以食为天,食品药品安全已经成为百姓关注的民生大事。近些年,一些地方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对百姓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对此,最高检报告提出,要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希望最高检继续严厉打击,采取的硬招、实招都能落到实处,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保障和服务民生。

  检务公开不遮掩

  【报告】2014年,检察机关改变了以往主要公开职能职责和政务信息的做法,重点推进案件信息公开。加强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平台、法律文书公开平台、重要案件信息发布平台、辩护与代理预约申请平台等四大平台的建设。

  【印迹】去年7月,最高检出台了《职务犯罪大要案信息发布暂行办法》,界定了应当发布信息的职务犯罪大要案范围,明确了发布内容应当包括犯罪嫌疑人身份、涉嫌罪名、基本案情等。截至目前,最高检的官网“权威发布”栏目已经能够做到同步发布案件信息,成为媒体记者的重要信息源。

  【评说】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郑红代表:过去一年,检务公开工作取得了重大实质性进展,全面公开司法依据、办案过程、执法结果、法律文书、案件信息的力度前所未有。各级检察机关都能依托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纷纷开展信息发布、案件信息查询、辩护与代理预约申请、行贿档案查询、举报申诉等工作,让检务公开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13日 14 版)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