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牛品超:权力和艺术应是两条平行线

2015年03月11日15:15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牛品超:权力和艺术应是两条平行线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表示,腐败对文艺领域的伤害很大,文艺作品被用来当做腐败的工具,价值被扭曲,更重要的是文艺领域很难出现顶尖的艺术家。(3月10日中国新闻网)

  凭借《珍珠鸟》、《神鞭》、《挑山工》等作品被大家熟知的作家冯骥才,近日又受到了媒体、舆论的关注和青睐,冯骥才站在推动文艺发展、净化文艺环境的出发点上,清晰阐述腐败对文艺的伤害性,呼吁在文艺界扫除权力的暗影,铿锵之声、力透纸背。

  “政而优则艺”在不觉中已成为了官场默守的一条“潜规则”,王岐山也曾生动打趣道:有干部楷书没写好直奔行草,还敢裱了送人。一语就道破天机,其实,很多在艺术界活动的官员,都不能将其定义为艺术家,有的甚至还是“伪艺术家”,这官员不思为政之道反而附庸文雅,倒真是让人觉得不是滋味。

  艺术是纯粹和圣洁的,艺术的最大魅力也是用纯净的艺术灵魂和艺术感知赋予作品美的感受。先不说与从小就励志艺术学习的艺术家相比,很多官员本身就不占有先天优势,也很难成为一名顶尖的艺术大家,就从“政”—“艺”转变的角度来看,也是具有非常高的难度的,所以官员若想完美兼备“父母官”和艺术家两种角色是不可能的。此外,很多官员试图挤进“艺术的圈子”的动机也并不单纯,有的官员是想通过共同的爱好去靠近有艺术造诣的领导,希望以此得到领导的注意,进而为升职提干打下基础;亦或是寻求“志同道合”的官场朋友,进行拉帮结派的勾当,在艺术的氛围中窝藏“小集体”的利益腐败。

  即便官员洁身自好,也难免遭遇“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既然湿了鞋,我就洗洗脚”的尴尬。一些媚权之人设好“美好”的陷阱,阿谀奉承,将官员骗入“艺术的圈子”,随后热炒他的作品,哄抬作品的市场价格,其实这些人并非看重官员的艺术天分而是看重官员手中的权力。有的官员一时“蒙在鼓里”,被丰厚的物质诱惑“牵住了牛鼻子”,进而走上了腐化变质之路;有的官员“揣着明白装糊涂”,甚至是私下授意和暗示,一些对权力有所攀附的人,以收藏作品为名,行腐化贿赂之实,最终形成了“雅腐”、“雅贿”的利益怪圈。

  艺术需要我们的尊重,一个健康向上的艺术氛围才能彰显和谐清正的社会氛围,莫让世俗的污浊沾染艺术的圣洁,莫让权力和艺术的平行线相交,这样一来艺术才能回归到最初的本意,才能让文艺摆脱世俗的羁绊,健康而阳光的向前发展。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