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乡情与乡愁最能打动人
《记住乡愁》这部作品应该是历史上反映基层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规模最大、观察点最多的大型纪录片。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聚族而居的乡村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广阔天地。谁把握了农村文化,谁就把握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可以说,这部纪录片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成功的探索。它以村落为中心,以文化传承为主线,以典型人物、事件、家风习俗、人文地理为内容主体,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内涵作了较为全面的展示,抓住了本源,抓住了根本,抓住了所有华人所共有的念念不忘的情感——乡情与乡愁。一句话,这部作品在选题方面是真正抓住了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从历史中传承文明,从传承中创造新的更适合社会发展的文明,应该是《记住乡愁》这部纪录片的重要特征。现今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变化迅速的农业大国。变化着的乡村、变化着的生活方式、变化着的交往形式都需要有相应的时代精神作为支撑,《记住乡愁》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乡村的新文化建设架构了导向鲜明的“红绿灯”,其社会价值不可低估。
由老百姓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是《记住乡愁》这部片子的另一特征。让农民登上中央电视台的中心舞台,成为主角;让群众自己来阐述自己家族的历史、戒规以及相关的习俗;演员都是身边的群众,观众与演员之间没有距离感。这样的片子摆脱了刻意的宣传,使作品更有亲和力,更能打动人,真正起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内省”的教育作用,使后来者能在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中不知不觉地承传文明。
《记住乡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品抓住了乡村文化传承的重大力量,这就是乡邻间责任的力量、自觉的力量。这种力量发自内心,不需要外力的督促与催促,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有很强的抵抗力,常常能弥补制度、纪律、命令之不足。这种力量对于一个家族很重要,对于一个国家更重要。
100集纪录片《记住乡愁》是对全国典型村落的一次大展示。通过这次展示,人们更能看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看清中华文明连续不中断的文化基因。这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它与以占有、自恃、支配为追求目标的西方思想理念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从比较的角度看,本片实际上是在回答一个大问题,即什么是中国人,如何去做中国人。
最后,我想说一点建议就是,能不能把100集作品按主题作一下分类,如讲忠义的、讲崇德的、讲诚信的等等,这样能让人看后印象更深刻;能不能加一些勇敢、正义、崇尚科学等方面的例子。总之,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纪录片。它对于中国当今的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杨共乐)
(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