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顾一娴:让“书香”浸润社会须引导“全民阅读”

2015年03月07日11:08 |
小字号
原标题:顾一娴:让“书香”浸润社会须引导“全民阅读”

  文/顾一娴

  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新”是一大感受,其中有不少提法是首次写入,如“建设书香社会”就是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热议。(3月6日新华网)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籍;个人的自我完善,离不开书籍;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同样离不开书籍。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当阅读成为人们的信仰,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就会在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建构核心价值观、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阅读对于人类的最大的益处时,曾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如前苏联作家布罗茨基所言,“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阅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更离不开阅读。在强调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文明的今天, 全民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现实却是,从全球横向比较来看,拥有古老而悠久的文明史、光辉灿烂的文化底蕴的中国,国民阅读率偏低,社会阅读氛围不浓。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韩国11本,俄罗斯超过20本,以色列最多62本。阅读似乎离国人越来越远,这无疑与传统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地位不相符。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境况?

  总是“没时间”。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让国人“根本停不下来”,不多的一些闲暇时间,也献给了打麻将、打扑克、上网、刷朋友圈……国人根本没有时间能够留给阅读!

  习惯“浅阅读”。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机、智能手机、互联网……遍地开花,国人可以随时随地以这些终端为载体进行阅读。然而,这种阅读方式只是一种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的“浅阅读”,容易导致国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

  阅读“没氛围”。当浅层化、碎片化、功利性阅读占据主导,尽管阅读量可能在增加,但阅读氛围却在日渐浅薄,让国人很难静下心来再去思考书中的要义,也很难有兴致去探索哲学的命题。

  “好学莫若读书”,实现中国梦、铸就民族魂,需要通过多读书、深读书、读好书,来提升国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位,培育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继党的十八大和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并且还提出了“建设书香社会”.当然,要让“全民阅读”真正得到落实、“书香社会”真正建设成功,仅仅是中央高层进行口头倡导和鼓励是不够的。

  引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为全民阅读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和行政支持,确保全民阅读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国人阅读的热情,真正把阅读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优先于其他选择的选择,中国的“书香社会”也才有望呼之欲出。

(来源:齐鲁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