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为人民管好“国家钱袋”

毛  磊
2015年03月06日04:5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人大会议的重头戏、对政府最“硬”的监督权,就是监督和审查政府的预算。把目光聚焦到预算监督上,才真正回归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常识  

  今年的全国人代会是次例会,有些媒体记者以为没有换届时的重大人事任免,就找不着会议的重点和看点。其实,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设计中,预算监督是人大会议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质监督的体现。

  预算是国家大账本,简单地说即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也就是政府怎么花钱的问题。预算不仅是一国经济根本,也关乎普通百姓一粥一饭,涉及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我国财政收入的90%以上来自税收,也就是纳税人的钱,人大代表在依法审查财政预算草案的时候,也就是替13亿中国人在监督政府怎么花我们自己的钱,为人民管好政府的钱袋子。媒体有义务告诉受众:人大会议的重头戏、对政府最“硬”的监督权,就是监督和审查政府的预算。

  有人曾说过,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从中看到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预算改革必将成为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契机,涉及经济体制、财政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因为公共财政是花纳税人的钱,财政分配又直接事关公共福利和社会公平,所以围绕公共财政分配展开的博弈和交锋必然是激烈的,人们追求公平的激情,很大程度上都表现在对财政公平分配的追求中。

  财政史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日常民主政治中,就是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和审查政府预算时的惊心动魄,人大代表就政府如何花钱而唇枪舌剑激烈交锋的惊心动魄。预算审查如果形同虚设、敷衍了事,人大代表就失去了其最核心的价值,因为公众投票选出代表,最核心的目的正是为了让他们监督政府怎么花纳税人的钱。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所以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表现之一就是:不经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就只能停留在“草案”阶段。与人大代表的批评权、质询权,乃至提议案权、建议权相比,审查政府预算这一权力显得更“硬”。

  预算审查权也是解决民生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法律赋予人代会以立法权和审查、批准预算的权力。积极运用立法权,人大就有可能解决诸多社会不公现象;充分运用预算的审查和批准权,人大就可以让很多民生问题得到解决。比如,涉及教育问题,就要牢牢盯住政府预算草案中的教育经费部分。因此,媒体报道需要强化这样的意识:人大不仅要敦促政府公开预算,还要支持人大代表认真地审议和审查预算,敢于否决不合理的预算,敢于对模糊的预算说不,而不是稀里糊涂地举手,让政府预算草案稀里糊涂地通过。

  有一年全国人代会上,广东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李永忠发现预算报告中有三处错误,并没有默不作声,而是在代表团审议预算报告时当众指出,并且责问,“这是误差,还是印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人大代表敢于直言、对自己所负使命尽心尽职的勇气和力量。面对财政预算报告里的错误,代表有法定义务指出。而对细心大胆挑出国家账本差错的代表,我们充满敬意。有这样的代表为民众商讨国是,是国家之福、人民之幸。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06日 12 版)

(责编:宋煦冬、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