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评论员两会观察:真协商才能让民主不休眠

周人杰
2015年03月03日04:3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有投票的权利,更要有投票后协商的权利,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民主才能永不休眠 

  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如何进一步完善?民营出版能不能拥有合法的从业资格?京津冀大气污染怎样联合防治?农村房屋抵押贷款由谁来推进?民进中央、农工党中央、九三学社中央等的政协提案,不避敏感,不畏争议,建睿智之言,提务实之策。“两会时间”,观察中国治理现代化的黄金窗口。如何确保真协商、怎样发扬真民主,考验着协商民主的成色,映照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但什么是民主,如何保障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却“名非天造,必从其实”。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去年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协商就要真协商,真协商就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来决定和调整我们的决策和工作,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落地,使我们的决策和工作更好顺乎民意、合乎实际。”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民主才能永不休眠。

  那么,怎样才算有事好商量,又该如何做到有事好商量呢?

  协商民主第一条,就是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实际上,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容得下尖锐批评”,是体谅包容、求同存异的关键。当年,毛泽东曾支持沿用国号,各方意见却针锋相对。民建代表黄炎培建议留个简称,3年之后再除掉。辛亥革命参加者周致祥坚决反对,主张就用“中华人民共和国”。83岁美洲侨领司徒美堂更激动地表示,“名不正则言不顺”,仍用旧称何以昭告天下百姓?后在民盟领导人张澜及马寅初、沈钧儒等民主人士的附议下,国号始定。此等大事,尚可商量着办,我们党还有什么批评容不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又有什么意见不能提?

  有中国共产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还要有各界的广泛参与、多元多层;有协商平台的搭建,更要有履职能力的现代化。一方面,对协商的过程来讲,我们要始终平等协商、不强加于人,真诚协商、不敷衍了事,民主协商、不强求一致,务实协商、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与媒体也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声音。有些意见,当时听起来似乎不那么靠谱,长远来看却可能是先见之明。更何况,代表委员发言是其法定的权利,外界不宜过度干扰。既然民主,那么赞成的还是反对的、多数人提出的还是少数人主张的意见和看法,都应该允许反映和表达。

  当然,好好商量是手段,目的终究在问题的解决。这就要求协商不能止于会场,要坚持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从去年全国政协部分专题调研与视察(考察)情况来看,涉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群众体育设施建设、“一带一路”、林权流转方方面面,全年已办复提案5041件,办复率达99.78%。从各地提案落实情况来看,湖北某地的“断头路”一断17年,去年在政协督办下终于打通;而江西某地的承办单位,也对委员提案调研不深、问题不准、建议不实猛烈“开炮”。协商中的“你来我往”,是避免民主纸上谈兵、“你好我也好”,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最好良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今天是两会召开的第一天,2000余名政协委员即将步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为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进箴言、献实策。“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让每一件提案、议案都能掷地有声,让每一份渴望、关怀都能回声嘹亮,还需要时时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拒绝偏激偏执的极端言论,保持从善如流的坦荡胸怀。这是民众共同的期待,这是时代共有的主张。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03日 05 版)

(责编:宋煦冬、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